中國人民大學即將迎來75周年校慶。據報道,校長陳雨露表示,人大校慶當天不舉辦以少數領導和嘉賓為主題、部分師生和校友參加的傳統慶典大會,不按行政級別對校友進行排序,不局限于關注少數重點校友。
這讓筆者想起了5月20日迎來110周年校慶的南京大學。10年前,南京大學在100周年校慶時,校方就提出對校友接待“只認長幼不認尊卑”的原則。今年,110周年校慶期間又提出“序長不序爵”的口號,接待校友不看官銜大小,而以長幼排序。南大這個安排開風氣之先,因其對大學精神的維護、對宿弊的矯正而廣受贊譽。
一說起大學校慶,我們總是會想到“杰出校友”會受到母校熱情款待。而所謂“杰出校友”不外乎高官、將領、巨富、知名學者、航天員、著名文藝家等。那些在平凡的工作中,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的平凡校友,往往不會被認為“杰出”,也不會受到母校的待見。這其實表達了一種對校友厚此薄彼的世俗觀念。此次人大校慶不按行政級別對校友進行排序,不局限于關注少數重點校友,真可謂“全校友”校慶。
“全校友”校慶不僅要求大學平等對待所有校友,而且還要求大學拓展對“杰出校友”的定義。大學畢業生因其天賦、能力、機遇的不同,人生各異,有的獲得了很高的名望,有的則平平凡凡。如果把“杰出”簡單等同為“有名望、有地位、有官爵”,那么所謂“杰出校友”肯定是少數人。如果將“杰出”的定義放寬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那么就會將更多的校友納入其中。這種定義既能讓校友們感受到母校平等的愛,增強集體歸屬感,也符合大學的基本價值遵循。
日前迎來110周歲生日的西北師范大學也打破傳統“杰出校友”非“大官、巨商、鴻儒”莫屬的傳統,以別開生面的方式,將鄉村教師、公益達人、基層校長、媒體記者等校友代表邀請重回母校,登上“杰出校友論壇”,用他們的勵志故事,啟迪在校大學生從基層干起、踏踏實實奉獻社會。對“杰出校友”概念的重新定義,有助于引導在校大學生人生理想——并非只有成為達官顯貴,人生才是成功的,成功應該有更豐富的內涵。
人大和西北師大的“全校友”校慶,不僅充分體現了大學對校友一視同仁的精神,而且必將影響在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引領社會價值。聽完“杰出校友論壇”報告會后,西北師大一名大四學生感慨地說:“這些杰出校友也都是普通人,但他們都是用腳說話的人,他們是每一個師大人都能企及的高度。”是的,每一位畢業生都如此,就是母校莫大的榮光。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