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斷地問自己,他們為什么會這么幸福?他們沒有一切在城市人看來能讓人感到幸福的依據,他們沒有強大的精神生活,但他們知道,自己現在的生活比過去好多了,知道孩子還能上學,這就讓他們已經很滿足了。而我們的物質條件不知要比他們好多少,可是我們卻有太多的欲望,讓我們活得太累了?!?/p>
這是中國人民大學2010級國際關系學院學生郭小楠,7月7日在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焦樓村調研時寫下的感言。
出征,用信念鑄就信心
6月29日下午,風和日麗,2012年度中國人民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暨“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出征儀式在人大學生活動中心前廣場舉行?!扒税俅濉焙汀皩W生社會實踐”兩面大旗格外引人矚目,100名代表各個小分隊的同學,穿著鮮艷的紅色或黃色的社會實踐隊服,在廣場上熱烈興奮地交談,對即將出征充滿期待。
在2012年7月和8月里,在100個分布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村莊中,1000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不同學院和年級的學生,開展“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與農民面對面交談,對農村生活進行全方位零距離了解。
這次調研,不僅能將調研所得數據翔實地提供給中國數據調查與研究中心,以充當高水平智庫的作用,更能讓大學生從調研中增強社會閱歷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成長為“國民棟梁,社會表率”的青年建設者,同時也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一種新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再次實現了實踐地點、參與學院、學歷層次、學生類型“四個全覆蓋”,并以建校75周年為契機,推出了旨在回顧人大人奮斗歷程的專題項目。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奮斗,充實提高,擔負起歷史的責任和時代的重托;抓緊時間,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法寶提高本領,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堅持馬克思主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理直氣壯地走中國青年自己的路。
隨著程天權宣布暑期社會實踐暨“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正式開始,同學們掌聲雷動,各小組信心百倍地準備奔赴目的地。
征程,用信心征服困難
截止到7月10日,已有17支社會實踐團隊先后前往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浙江、重慶等地的農村,圍繞農村民生主題,就農業生產、農民物質與精神生活、農村社會管理等方面開展調研活動。
高旭東,商學院2010級本科生,老家在河南的一個小村莊。這次在“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中,他和同年級同學院的邵健到河南省許昌市禹州縣大周村調研。
他們的調研基本上碰上了幾乎所有可能碰見的困境。雖然久經磨難最終憑借不懈努力完成了任務,但事后回憶起來兩個人仍然唏噓不已,感慨頗深。
高旭東回憶:“采訪的環境比較惡劣,我們只能住在與大周村相距好幾公里的縣城里,每天走山路去村里調研。遇到雨天,山路泥濘路滑,很危險?!笨h城的餐館基本上沒有發票,為了節省開支,高旭東和鄒健一般都在街邊小攤湊合吃一頓,經常買干面包作為早餐和午餐。
采訪在語言溝通上遇到了障礙。即使高旭東本人是河南人,依舊聽不懂當地方言,而留守在村里的又多是老人和幼兒,很多人聽不懂普通話,交流需要依靠當地年輕人的翻譯。
在具體問卷提問的過程中,當地人由于文化素質不高,對很多專業問題無法理解,而且警惕心很強,對陌生人又不信任,回答問題支支吾吾不肯說詳情和細節,有些村戶即使攀談半個小時也拒絕接受采訪。
“整個調研過程吃到很多苦頭,有一次還差一點被村里的狗當成壞人咬到?!编u健笑談,“不過我們確實收獲了很多,不僅自己實踐能力得到切實提高,而且真正了解到現在農村里需要國家和社會關注的東西還有太多,比如,村委會存在一些腐敗問題,村民敢怒不敢言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幫助解決?!?/p>
與高旭東一組的境遇截然相反的是,負責調研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焦樓村的郭小楠卻非常順利。作為一名從小生活在北京的城市孩子,郭小楠過去對農村的了解僅限于書本和電視,通過這次活動對農村有了真實的了解和切身的體會。
“剛到河南就聯系到當地校友,他非常熱情地幫我們解決了食宿問題并主動聯系到焦樓村村主任?!惫¢_心地回憶當時的情形,“村民都很配合很細心,村里的干部全程陪同翻譯方言,返鄉大學生給了我們很大助力。我們走訪了當地的幼兒園和診所,重點了解醫保在當地的落實情況。”
“我現在才明白,物質條件不應該是我追求的全部,我想要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純樸和不受物質條件牽絆的幸福。慢慢地,我會像焦樓村村民那樣,學會互相信任,學會懂得滿足,學會讓自己的心不禁錮在鋼筋水泥之中。感謝,這次短短的農村之旅。
每個小組每個同學都記錄了調研過程中的苦辣酸甜和收獲體驗。同學們看到了村莊的具體狀況,了解國家醫療、社保、教育等民生政策的落實。同時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阻礙會化困難為動力,通過村委會廣泛宣傳獲取信任,借助校友減少麻煩,提前溝通降低阻力,熱心懇談增進了解,傾心問候培育感情。
又一次起航,我們在路上
“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是中國人民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新探索,得到廣大學子的積極參與,得到社會各界和多家媒體的關注報道。
在活動前,由以著名社會學家鄭杭生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仔細設定問卷,并通過隨機抽樣和重點挑選的雙重原則,確定包括如華西村等10個國家重點村的100個村莊,每個團隊只填30份問卷,保證質量,并預計將“千人百村”實踐活動陸續推行5年,為農村建設和發展提供真實有力的數據。
在活動中,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對調研村莊建設提供意見。通過學生調研與政府反饋的雙重渠道,對于當地教育質量、教育觀念、教育基礎設施和醫療保障落實、住房安全、農民工返鄉等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進一步了解,為地校交流和村莊建設提供良好的機會,對于落實國家“圓夢計劃”、普及義務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千人百村”調研活動立足于打造人才培養新模式。教書育人與自主調研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科知識的指導下投身農村實踐,以專業素質去思考解決農村實際問題,不僅為學生搭建了深入基層、了解國情、服務社會的平臺,同時也架起了學術研究與社會現實的橋梁。
有關人士認為,這項活動有利于提升人民大學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扒税俅濉鄙鐣{研活動充分展現了學?!傲W為民,治學報國”的辦學理念,也為學校提升社會影響力打造了又一平臺,以實踐育人為基礎和載體,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原文鏈接: [中國教育報]做學問踏黃土 系民生訪基層——中國人民大學開展“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紀實
相關鏈接: [中國教育報]關注民生 踐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