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1977、1978級校友畢業30年紀念活動,400余名校友齊聚人大校園。他們是人民大學在“文革”停辦8年后復校的首批大學生,也是我國“文革”后恢復高考的首批大學生。在他們頭上,有一個閃亮的頭銜:82屆。
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1982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在“文革”中停頓11年后重啟高考招生所錄取的1977、1978級大學本科生在這年同時畢業,同屬1982屆。歷經十年無書可讀的他們在大學里求學如饑似渴,幾近“自虐”;經歷十年人才空當的各行業在當年將剛畢業的他們一搶而光。30年里,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中國發展的中流砥柱。今天,重新品味他們這代人的經歷和故事,我們或許能找到推動中國下一步前行的力量。
那時的考試
20人拼1個名額,為了命運,沖啊!
1966年5月,隨著“五一六通知”發出,文化大革命在全國上下轟轟烈烈展開。高考陷于停頓,這一停就是11年。“文革”初期,高校停止招生,后來恢復的招生也主要通過“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程序進行。工農兵大學生出現。由于此時大多數干部子弟在基層勞動,上大學在一些地區成為干部子弟的特權,新生水平嚴重參差不齊。
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恢復高考招生制度的呼聲愈發強烈。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正式恢復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的制度。當年冬天,從東北的黑土地到云南的橡膠林,全國570萬考生走進了被關閉了11年的高考考場。當年高校共錄取27萬人,錄取率僅為4.7%。在第二年夏季高考制度恢復時,這一比例也未得到有效提高,82屆本科大學生,基本上每個人的大學名額都是拼掉20個人換來的。
“白天抓緊干活兒,晚上就在被窩里偷偷看書,還不能被生產隊長看見,否則會被扣上‘白專’的帽子。”曾在云南插隊的北京知青劉旭東至今記得當時備考的情景。對于當時許多知青來說,高考上大學是返城找到工作的唯一辦法,“我們公社一起去考試的幾個人走進考場時就一起高喊:為了命運,沖啊!”
那時的學習
吾等已浪費大好青春,
怎可再糾結于兒女情長
剛經歷“文革”十年浩劫,高校也是百廢待興,人民大學的校園面積大片被占,從“臭老九”隊伍中獲得平反的老教授空有學識而無用武之地。但是,當這些遇上歷經10年“學習空窗期”已經如饑似渴的學生時,所有硬件條件變得不重要了,中國迎來近40年來高等教育學習氛圍最好的一段時期。
82屆畢業的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馮惠玲告訴記者,那時他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一直泡到閉館了還不過癮,“在門外的雙杠上,大家還交流各種學術話題。”
人民大學1977、1978級校友聯誼會召集人李風說,當年在學校同學們關注和議論最多的,不是數學,不是外語,不是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經典,而是校園外的世界。絕大多數入學前都有過數年工作經歷的學生們,以“位卑未敢忘憂國”自勉,就連著名指揮家李德倫來校做音樂講座,放的都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愴》。
“那時,校園里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根本不可能有人在宿舍睡懶覺。”劉旭東說,年輕大學生即使要談戀愛,那也得去圖書館,以學習為先。當時有一名女生收到男生的表白紙條,憤然回復道:吾等已浪費大好青春十余年,年華所剩無多,更應刻苦學習,怎可再糾結于兒女情長。
那時的人才
11年精華集中于一代
助推中國騰飛
中斷高考的11年,加上1977年應屆高中畢業生以及允許1978級高中生的優秀者提前報考,13個年級累積的考生群體高達2000多萬人。“可以說,82屆是這11年人才精華的濃縮。”人民大學82屆畢業生張河說。
事實也是如此。那一屆大學生出現驚人的高成才率,配合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許多人迅速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有力推動了中國的騰飛。僅人民大學在82屆就涌現出如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寧,著名作家王小波等大批人才。
在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看來,這批82屆學生在由廢墟到共和國大廈的重建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由于十年浩劫對人才的摧殘史無前例,這批人才在這個關鍵時期能夠扛起重擔,作用非常大,“現在回頭看,當年恢復高考的舉措是如此重要。”
有82屆學生告訴記者,他們畢業時根本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一般都是各單位主動到學校來“求”人,像北京大學、人民大學這樣的名校學生,一畢業基本就進省部級甚至中央機關了,“有的大醫院甚至從1978年起幾年不招人,就坐等1982年的醫學生畢業。”
反思高考
到了該做出
一些調整的時候了
距離那次意義非凡的“恢復高考”已經過去34年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上大學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與此同時,高校培養教育的一些問題卻逐漸顯現出來:大學生動手能力弱、挑選專業過于功利、人文素養缺乏等。
人民大學82屆畢業生、該校國學院教授袁濟喜直言,現在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已經大不如前,“文學、哲學類書籍涉獵很少,有全民追求娛樂化的傾向,思想解放、大膽懷疑的精神也大不如從前。”
教育學博士侯正方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受父母溺愛,閱歷普遍不足,引發提問幼稚、動手能力弱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需要教育在專業知識結構上和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大的改革。”
侯正方認為,對于應試教育下學生是否能獲得實踐能力的提升以及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況下,如何讓大學生人才覆蓋到社會的各個層面,高考似乎已經力不從心了。“都想上大學,那誰來做工人?”在他看來,徹底退出高考可能需要一個過程,但從現在的形勢看,確實到了該做出一些調整的時候了。
82屆部分代表人物
李克強: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習,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雒樹剛:1978年至1982年在人民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專業學習,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周強:1978年至1982年在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學習,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陳錫文:1978年至1982年在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學習,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
肖捷:1978年至1982年在人民大學財政系財政金融專業學習,現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
蘇寧:1978年至1982年在人民大學學習,現任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藝謀:1978年破格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知名第五代導演。
王小波:1978年進入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商品學專業,著名作家。
(編輯: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