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馬海燕】“三十余年人生如夢一瞬間,七七七八青春作伴四長載。”今年是深深打上時代烙印的77、78級大學生畢業30年。4日,中國人民大學77、78級1094名畢業生中的400多名代表聚集一堂,紀念畢業30周年。
作為十年浩劫后恢復招生的第一屆學生,他們中年紀最大的66歲,年紀最小的50歲。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表示,1977年恢復高考,使得整整一代人乃至兩代人驚喜地看到了命運的曙光。全國共有500多萬從十幾歲到三十幾歲年齡不等的年輕人從農村、工廠、牧區、部隊、學校、機關等四面八方紛紛涌進考場。
紀寶成至今還記得當年接到人大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時寫的小詩:“乍接通知熱淚盈,天高地闊太陽明。親朋同事齊相賀,悲喜無聲勝有聲。”那一年,紀寶成和許多人的命運發生轉變。
78級哲學系研究生劉大椿1978年還在江西九江的一個師專教書。經歷10年動蕩,嘗過在生產隊插隊種田、在公社宣傳隊打雜、在農村中小學當“赤腳老師”的味道后,劉大椿好不容易在一個比較正規的師專謀到一份教職,本想就此安穩一生,后來卻經不住父親的動員,考取人大哲學系。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的劉大椿,仍在教書育人崗位,但與30年前的“赤腳老師”境遇已大不同。
78級工業經濟系的李風說,“77、78級大學生,如今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名詞,一個引人注目的社會群體,我們心里明白,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賦予了我們這一代人不尋常的人生。”
李風說,當年在學校同學們關注和議論最多的,不是數學,不是外語,不是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經典,而是校園外的世界。絕大多數入學前都有過數年工作經歷的學生們,以“位卑未敢忘憂國”自勉,就連著名指揮家李德倫來校做音樂講座放的都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愴》。
77、78級的學生中,有深入農村改革第一線的陳錫文,有全程參與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汪建熙,有以創作影響一代青年的作家王小波,有研究“潛規則”影響中國的吳思,有“華爾街的中國財神”李山泉,有“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李玫瑾,有踐行“股權激勵”的郭凡生,有為中央政治局集體授課的“中南海教師”黃衛平、蔡昉等。
他們中也有人永遠不知今日的聚會。畢業后志愿去邊疆的田文、追求獨立思考的王小波……英年早逝的同學占77、78級學生約3%。今天,年過半百的同學們用集體默哀的方式懷念30多位已經永遠離開的同窗。
78級中文系學生夏起光說,這批畢業生中,雖然聲名顯赫的人物比比皆是,不過更多的還是平常之人。“他們雖是平凡的大多數,但不是無聲的大多數,也不是無為的大多數。77、78級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故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生命的價值,這些匯聚一起,才有我們這個時代的色彩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