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畢業季到來,中國人民大學正在通過深化校地校企聯動、強化實踐育人、推進數智賦能等一系列就業“組合拳”,持續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匹配度。
打通畢業生求職的“最后一公里”,關鍵在于供需精準對接,而校園招聘是畢業生與各大企業崗位對接的“主渠道”。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打造了“啟航星期三”校園招聘服務品牌,自2024年9月以來,舉辦專場宣講會600場,大中型雙選會60余場,累計參會單位近5000家,提供崗位27萬余個。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各院系還結合學科專業特點,舉辦180余場招聘活動。2024年秋招,法學院2025屆碩士畢業生樊汶青在法律行業專場雙選會上收獲了心儀“offer”(指錄用通知——記者注),“精準對接的雙選會降低了雙方溝通成本,也提升了我求職的信心”。
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不僅要引進大量崗位資源,也要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引導畢業生了解行業前沿發展狀況。
中國人民大學持續推進校地、校企人才合作,重點對接教育、法律、傳媒、證券、通信技術、咨詢、電子信息、建筑業等行業領域的用人單位,建設400余個人才實習實踐基地。
該負責人介紹,通過“知行合一”就業實習實踐項目,中國人民大學近3年累計選派優秀學生千余人次赴全國各?。▍^、市)基層黨政單位、知名企業進行在崗實習、社會調研、課題研究等,幫助在校生充分了解基層實踐工作和市場企業運作,鼓勵學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第一線”。
2023年“知行合一”福州行暑期實習活動結束后,14名隊員中超過半數參與當年的福州市人才引進計劃,6名學生通過不同渠道落地福州,目前就職于福建省審計廳的2024屆博士畢業生鄭林如就是其中之一。
讀博期間,鄭林如連續兩年參與了在家鄉福建福州的政務實習。作為實習隊長,她積極邀請師兄師姐開展經驗分享會,圍繞福州市產業布局、人才政策等主題搭建交流平臺,“這樣的實習實踐活動有效地激發青年人才參與地方建設的熱情,也讓我最終選擇通過定向選調考試回到福建”。
中國人民大學還開發了智慧職業發展中心平臺,為學生提供AI面試模擬、就業資源超市、智能簡歷分析、全方位職業測評、一對一職業咨詢等智慧就業服務,實現就業信息智能匹配,累計服務學生61萬余人次。
得益于AI模擬面試系統的輔助,統計學院2025屆碩士畢業生林茹曦目前已收獲多個滿意offer,“每次練習時,AI會從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等維度給我打分和解析,像是有資深人力資源主管一對一指導”。
中國人民大學還開展系統性職業發展指導。大二下學期,新聞學院2022級本科生李奕涵正處在“比較迷茫的階段”,便加入了學校組織的“LEAD計劃”(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職業生涯引領計劃)。
據悉,中國人民大學自2014年起連續舉辦10期“LEAD計劃”,邀請擁有豐富從業經驗的職場人士擔任“學生職業發展導師”,對學員進行為期1年的職業發展指導。
李奕涵回憶,在一次指導活動中,一名500強公司人力資源主管分享了篩選簡歷的要點,“這次培訓以人力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用人單位更看重簡歷的哪些方面”。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參與“LEAD計劃”的學員累計近3000名,學校組建了400余人的職業生涯引領計劃導師庫,涵蓋公共服務、金融、互聯網、教育、科技、法律、新聞媒體等多個行業領域,持續擴充“一對一”職業咨詢師團隊。
“‘LEAD計劃’的啟動與延續是學校夯實協同化保障、構建‘大就業’工作格局的生動體現。”該負責人表示,“LEAD計劃”有效地搭建起前輩師長與青年學生的溝通橋梁,幫助學生打開了解職場、探索人生的大門,助力學校將職業指導從校園內延伸到校園外。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也在持續發力選調生培養輸送體系的建設。該負責人介紹,學校今年以來已舉辦近50場“先鋒人才營”系列活動,累計參與學生5000余人次,“營員在中央和各地選調生、基層公共服務崗位招錄中展示出扎實的綜合素質,為深入基層、服務國家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在基層就業服務方面,中國人民大學積極對接各地基層公共服務崗位招錄工作,實現宣傳、引導、推薦全覆蓋,累計推薦報名學生7200余人次,并協同學校黨委人民武裝部、校團委共同做好應屆畢業生征兵入伍、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工作,積極引導畢業生赴西部、基層地區就業創業。
(原文刊載于《中國青年報》2025年6月30日第6版)
原文鏈接:[中國青年報]中國人民大學打通畢業生求職“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