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想象力’,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創造力’、后天的‘生產力’”。6月28日上午,在“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以下簡稱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儀式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談起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他表示,想象力存在于人類一切創新創造活動中,它超越時代局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架設了橋梁。“我們要為年輕一代放飛想象保駕護航。”施一公說。
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正是這樣一個平臺。它由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的中國人民大學和致力于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前沿創新的西湖大學聯手打造,是國內首個聚焦未來人類發展前沿議題的跨學科研究平臺。
它旨在打破傳統學科壁壘,探索未來人文、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前沿議題,鼓勵全球青年開展“未來預演”,形成“學術理論的科幻片”式思想成果,打造國際一流的未來人類研究高地,為應對全球化挑戰、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與創新解決方案。
“胸懷世界、暢想未來、造福人類發展是當代年輕人的神圣使命,在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這個舞臺上,空間無限、暢想無邊、創新無止境。”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表示,期待研究院當交叉研究的“探索者”,以學術創新力“敢闖敢試、引領未來”,催生顛覆性技術,產出更多“從0到1”的突破;建廣聚青年的“強磁場”,鼓勵青年自主定義問題、探索路徑、綻放思想、開展研究、產出成果,以青年創造力“自主探索、把握未來”;筑人類文明的“思想極”,以思想引領力“融通中外、共創未來”,不斷貢獻標識性成果、原創性理論、前瞻性洞見、變革性技術和建設性倡議,推動全球青年攜手暢想、共同書寫人類未來的壯麗篇章。
“它真正讓學生挑大梁、唱主角。”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湯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研究院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由兩位分別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和西湖大學的博士生擔任執行院長。
解答未來的關鍵往往蘊藏在奇思妙想中,更需要年輕人的智慧。“我們希望全球青年都能在這個平臺上思考和未來人類相關的話題。只要你有好的想法,都允許你去探索。如果遇到問題,需要資源,我們老師會提供指導和幫助。”湯超表示,這樣的探索也可以培養青年的責任感。未來是青年的未來,他們現在就要開始設想他們想要什么樣的未來,要解決什么問題,達成共識,也就有了對話與合作的基石。“這不僅是個學術問題,更是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湯超強調。
在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學科交叉范圍更廣、深度更深,在湯超看來,會更有挑戰性,也更有意思。“做學科交叉的要義,就是不要設限,思考問題時,不要從‘我是哪個學科’出發,而是從‘如何解決問題’出發。不同學科的學者要經常對話,了解對方的學科語言。”湯超說。
多位來自高中和高校的學生代表也做了主旨發言。中國人民大學學生代表林逸航表示,未來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未來如何,取決于青年們今天如何思考、如何行動。“黃金時代,不在我們的想象中,在我們手中。”她說。
當天,研究院還面向全球發布了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的“未來人類十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