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宣布推出“科創板八條”后,證監會主席吳清又一次在陸家嘴論壇為科創板發聲。
6月18日,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在新的起點上,證監會將繼續充分發揮科創板示范效應,加力進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1”即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并且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6”即在科創板創新推出6項改革措施。
當天,證監會印發《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提出擴大第五套上市標準適用范圍,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企業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就同步制訂的兩項配套業務規則公開征求意見。
業內人士認為,證監會此次在陸家嘴論壇期間推出“1+6”措施,核心就是更加突出資本市場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樞紐支撐作用,通過制度創新和生態優化,打通“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資本市場的關鍵作用在于,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創設出系列化的金融工具,將不同源頭、不同屬性、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有效引導并精準匹配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不同環節、不同階段。”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認為,此次政策將科創板企業劃分為盈利層和成長層,并對此類企業實施更嚴格的信息披露、風險揭示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是為了更精準地識別風險、揭示風險,同時引導更適配的資本對其進行更精準的支持,實現價值發現。“這標志著資本市場服務企業的重心前移,不僅僅是支持企業上市,更要支持其在上市前做好準備,在上市后獲得更好發展。”
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也被認為是深化科創板改革的抓手。上海證券交易所有關負責人在6月18日答記者問時介紹,科創成長層重點服務技術有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目前仍處于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前期已上市的存量未盈利企業和新上市的未盈利企業,共同納入科創成長層。
該負責人尤其強調,科創成長層建設過程中,上海證券交易所將牢牢把握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和科創成長層定位,更好統籌投融資動態平衡,把好發行上市入口關,穩妥有序推進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高效精準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展。
對于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領域產業企業IPO,證監會和交易所有關負責人透露,將借鑒當前生物醫藥行業適用第五套標準的做法,結合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產業特點,成熟一個推出一個。
今年也是“科創板八條”落地實施一周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邱勇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正推動投融資兩端共同發力,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他分享的數據顯示,2024年,科創板全年研發投入總額1681億元,超過凈利潤2.5倍,同比增長6.4%,全年新增發明專利兩萬項,6年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過12萬項。同時持續推動科創債提質擴量,科創債增至1.1萬億元,占公司債比例由5.2%提升到9.2%。
從活躍并購重組市場,支持新舊動能轉換上看,2024年,滬市披露各類資產重組方案700余單,其中重大資產重組60單,同比增長50%,7成并購標的屬于半導體、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今年以來披露的資產重組方案341單,同比增長25%,其中重大資產重組49單,同比增加206%。
對于未來工作方向,邱勇表示,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加快構建投融資協調的市場生態,進一步鞏固市場回穩向好的態勢,要推動市場運行“穩”與市場活力、功能“進”并駕齊驅。對于深化科創板改革,邱勇提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將提升預溝通服務質效,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范圍,促進市場資源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集聚,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雖然外部挑戰帶來壓力,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宏觀政策的效果不斷顯現,中國資產的吸引力持續提升。”在邱勇看來,科創成長層和未盈利企業上市的重啟,讓多方對未來更加期待。
(原文刊載于《中國青年報》2025年6月24日第5版)
原文鏈接:[中國青年報]科創板深化改革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