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算法推薦加熱低俗信息、加劇“信息繭房”、加重觀點極化等問題風險,中央網信辦督促指導重點平臺針對性優化信息推薦算法功能、調整信息推薦算法規則。最近,一些平臺圍繞正能量內容加權推薦、推薦內容多樣性優化、提升算法透明度等核心環節,系統性優化完善多項功能,受到廣泛關注。
蓬勃發展的數字科技正深刻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算法日益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核心紐帶和關鍵規則塑造者。算法能有效提升信息獲取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人、信息、服務”的高效精準對接。然而,其也暗藏隱憂。為追求用戶粘性與流量變現,部分平臺放任算法過度強化同質內容推送,甚至無差別放大低俗內容的傳播;一些平臺加大廣告及推廣內容的推薦權重,進一步擠壓優質內容的傳播空間。算法設計的目標失范、數據偏差與算法缺陷等問題,不僅會降低優質內容可見度,加劇“信息繭房”效應,還會使用戶陷入同質化信息閉環,導致群體認知走向極化。
算法治理既是維護網絡空間清朗生態的內在要求,更是引導算法向善發展、捍衛公民數字權益、構建良好公共秩序的必要舉措。近年來,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強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頒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初步構建了算法治理制度框架。為進一步深化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綜合治理,多部門聯合開展了“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并取得多維成效。
首先,推動了算法內核優化。技術優化是算法治理的核心維度。專項行動引導平臺優化推薦系統底層邏輯,對正能量和優質內容加權推薦、內容多樣性優化等核心環節進行技術升級,進一步提升了社會價值對算法設計的引導力。其次,完善了算法透明機制。提升算法透明度是保障用戶知情權、便利社會監督、實現多元共治的關鍵舉措。專項行動推動了平臺的積極行動,有的平臺公開了流量分發邏輯、熱點榜單規則等算法,有的上線了熱點榜單上榜解釋標識;一些平臺還采取了多樣化的解釋方式,以滿足不同用戶對于推薦信息理解的需求。再次,健全了內容治理體系。針對當前推薦算法自身優化的局限性,推動平臺完善“算法+人工”的協同治理模式,進一步強化后端內容審核的技術防控和人工審核雙軌機制。最后,創新了用戶賦權工具。如有的平臺推出的“信息繭房評估”,“一鍵破繭”工具鏈。這些實踐體現了平臺的社會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算法治理從企業被動合規向主動價值共創躍遷,為算法治理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構建可信任的算法生態奠定了基礎。
盡管算法推薦的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推薦內容的質量仍需繼續提升;破繭等創新功能的使用率并不高;企業持續進行算法與社會價值對齊的技術研發動力還不夠充分,算法治理的長效機制仍需健全。對此,應進一步完善算法多元共治體系,持續促進算法向善。
第一,要進一步深化用戶賦權和提升算法素養。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教育來加強公眾對算法推薦問題和與推薦算法交互途徑的認知,推動平臺持續優化用戶與推薦算法的交互功能,便利用戶切實參與算法優化和治理。第二,應通過行業協同促進治理能力提升。政府部門可推動行業組織定期開展多元主體信息溝通,不斷發布實踐案例,更新指南和標準,開發算法評估工具,形成可持續演進的治理工具箱。第三,應進一步強化落實企業算法治理責任??赏菩兴惴ㄖ卫戆灼贫?,定期披露企業算法優化工作與實效評估情況,切實推動算法向善。
算法治理的最終目標,是讓數字科技真正服務于人的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只有通過公眾覺醒、平臺擔當和監管智慧的合力,才能在算法中深度植入倫理價值和人文關懷,讓算法真正成為推動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數字引擎。這既是算法治理的深刻意義,也是人類社會邁向數字文明時代的必然要求。
(作者張吉豫,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未來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原文刊載于《法治日報)2025年6月1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