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個“文明對話國際日”即將到來之際,6月5日至7日,以“理解中國:人工智能時代的漢學研究”為主題,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世界漢學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寶安院區舉行。
來自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漢學家共商漢學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創新發展之路,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注入新動能。
第九屆大會仍然延續“理解中國”之主線,分設“傳統漢學與數字人文的問題和方法”“當代中國研究與數智化社會變遷”“經濟、科技戰略與中國式現代化”“經典研究與翻譯的數字化路徑”“人工智能時代的漢學教育與人才培養”以及“數字時代的文明互鑒與國際傳播”六個專題。
大會承續文明對話脈絡,在數字浪潮中開啟人文傳承的思辨之旅。
(李國慶 制作 徐妙巧)
▲6月6日,第九屆世界漢學大會在廣東深圳開幕,本屆?會主題為“理解中國:人工智能時代的漢學研究”,來自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漢學家與會研討。圖為部分參會人員合影。(圖片來自中新社)
▲英國牛津大學圣安妮學院研究員、世界漢學大會理事會理事羅伯特·恰德在開幕式上發言。(圖片來自中新社)
▲英國牛津大學圣安妮學院研究員、世界漢學大會理事會理事羅伯特·恰德在開幕式上發言。(圖片來自中新社)
▲北馬其頓漢學知識中心教席學者、青年漢學家代表馮海城在開幕式上發言。(圖片來自中新社)
▲世界漢學大會理事會青年委員頒證儀式。(圖片來自中新社)
▲“新漢學計劃”博士后項目啟動儀式。(圖片來自中新社)
▲開幕式現場。(圖片來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