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習近平引用詩詞釋讀》研討會在京召開,與會學者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蘊中,深刻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提出,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凝結著哲學智慧,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與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時,常常引用詩詞名句,體現出獨特的語言風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引用詩詞釋讀》,選取了黨的十八大至黨的二十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引用的99則詩詞名句,分為談治理、說政德、論修養、啟哲思、寄壯志、抒情懷、觀時地、傳友誼8篇。該書以詩詞名句為切入點,深入研讀其詩文來源、古典本義,引用時所處的語境、寓指的現實情景,全面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活用巧用妙用詩詞的藝術與魅力,生動體現了其深邃的思想智慧,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實踐性、可讀性。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黃志堅表示,《習近平引用詩詞釋讀》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文化思想鮮明品格的認知,更加鮮活地領略“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理論意蘊;有助于我們用心體悟精彩運用古典詩詞彰顯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堅定做好出版文化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有助于我們切身感受先賢以德為本的個人修養和矢志不移的家國情懷,進一步激發奮斗精神和創新熱情。
“中華詩詞以精練語言傳遞深刻思想、以歷史典故喚醒文化記憶、以詩意意象營造情感氛圍、以文化基因傳承價值理念、以藝術美感提升語言品質,展現出獨特的文化底蘊與思想深度。”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周文彰表示,引用詩詞要做到與主題、時代、受眾“三結合”,善用詩詞可讓現代話語“言之有文、行之久遠”,在全球化語境中彰顯中國智慧與文化自信。
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人民文學出版社、中華詩詞學會共同主辦。
(原文刊載于《中國社會科學報》2025年6月5日第02版。)
原文鏈接:[中國社會科學報]在古詩詞中領悟思想偉力
相關鏈接:[中國社會科學網]在古詩詞中領悟思想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