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引起市場對金融支持區域科技創新的關注。當前,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經濟圈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金融作為深度賦能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服務區域經濟科技創新過程中還面臨哪些難點?如何激發科技強國建設的持久驅動力?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業內人士。
釋放政策“組合紅利”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是支撐我國經濟創新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承載著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的重要使命。金融支持這些重點區域發展,不僅關乎局部經濟提升,更對全國經濟格局重塑、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及國家競爭力增強意義深遠。
金融管理部門圍繞金融支持區域科技創新,不斷搭建科技金融體制機制的“四梁八柱”,加快金融與科技雙向奔赴。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重點地區科技金融服務的通知》,指導和推動北京、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科技要素密集地區做好科技金融服務,完善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此外,科技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推出科技金融政策舉措,為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金融服務,其中部署了推動區域科技金融創新實踐。
金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支持了科技產業轉移有序推進。以金融服務長三角創新與開放為例,通過構建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創新能力,使其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競爭的前沿陣地,并在金融開放等方面形成諸多可復制的經驗,帶動全國開放水平提升。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表示,長三角地區科創金融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些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模式和案例就誕生于此,這是長三角地區積極發揮機制引領,推進科創金融升級進階的結果?!渡虾J小⒛暇┦?、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就長三角地區科創金融發展進行了整體化的布局,明確不同城市在科創金融發展中的定位,推動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與互動。
此外,金融服務大灣區建設加快了粵港澳三地的融合。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曾圣鈞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布局中,各試驗區的政策制度創新作用顯著。以南沙自貿區為例,其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與政策紅利,成為灣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并通過高效的機制引領為區域經濟注入強勁動力,探索出金融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路。
“總的來看,四大城市群具有良好的研發創新基礎優勢,產業鏈高端化趨勢明顯,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近年來,城市群主要城市在金融組合政策的推動下,研發強度普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進一步推動城市群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敝袊y行研究院研究員劉晨表示,各大經濟圈通過提供金融支持,加快構建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在城市群內合理流動和集聚,助力城市群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
握指成拳,形成金融合力。近年來,組合政策圍繞加強財政政策的引導支持、推進央地聯動、打造科技金融開放創新生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特別是加快推進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開展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試,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
加大信貸總量供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這為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指明方向,而信貸作為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更應加大信貸總量供給,推動金融與產業深度融合。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導下,科技貸款投放逐步提高。截至今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已超過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連續3年增速超過20%;全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已經超過6.3萬億元,同比增長15.1%。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表示,人民銀行已經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規模由5000億元提升到8000億元,同時下調再貸款利率,由1.75%下調到1.5%,其目的是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研發創新和設備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貸款支持。
金融產品在科技創新進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各大經濟圈作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前沿陣地,正通過金融產品創新為科技產業注入活力。
為推動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全力推廣科技創新再貸款,首批參與天府科創貸、科創通等政策類貸款項目,通過“一優一補”雙向降費惠企政策,在幫助科技型企業享受優惠利率的同時獲得貸款貼息。從數據看,截至目前科技貸款突破460億元,科技貸款客戶超6000戶。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做好科技金融是建設銀行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行動,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主動選擇。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莫秀根表示,從各大經濟圈科技金融發展來看,經濟圈的科技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科技金融產品創新正與普惠金融、數字金融深度融合。未來,為當好科創企業的“長跑搭檔”,銀行應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探索金融科技的賦能形式和應用場景搭建,提供針對性服務,更好匹配科技型企業不同階段融資需求。
數字化提供新機遇
在區域科技金融發展進程中,科技型企業信息不對稱、風險評估困難、服務效率低下等痛點堵點亟待解決。數字化技術憑借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為突破這些困境帶來了新的機遇,成為推動區域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利器。
“科技型企業大多具有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盈利周期長等特點,缺乏傳統抵押物,且未來發展不確定性較大,限制了金融資源對科技產業的支持力度?!痹モx表示,傳統的風險評估主要依賴企業的財務報表和抵押物,難以準確衡量科技型企業的高成長性和潛在風險。金融機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綜合評估企業經營,滿足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
近年來,多地銀行立足區域產業特點,依托數字化途徑,多維度支持科技金融發展。浙江嘉興市位于長三角城市群,是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不僅集聚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還有一大批科研院所,孵化了眾多高科技創新企業。為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質效,多家銀行從組織架構、人才配置等方面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業內人士認為,鑒于科技型企業具有技術壁壘高、市場風險高等特點,銀行以知識產權為核心開展企業大數據分析,著重加強貸前審查環節,重點關注企業盈利模式等情況,通過授信模式創新破解企業融資難。
數字化對推動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劉晨表示,不同行業間在數據管理分析、系統兼容等方面缺乏協調和一致性,導致數據要素難以在金融和支持行業間流動與共享。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印發《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提出,建立覆蓋西部地區的科創企業信息共享平臺。在此基礎上,通過推動成渝兩地信用信息共享、市場監管協同等逐步完善,能夠為成渝金融機構結合各行業數據要素充分提升服務效率,滿足科技創新多樣化需求。
我國各大經濟圈的科技型企業數量眾多且類型多樣,隨著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為科技型企業壓降融資風險提供了有利因素。“金融機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構建智能風險評估模型。根據市場變化和企業發展情況實時調整風險評估結果,實現對風險的動態監測與預警,幫助金融機構提前制定風險應對策略,降低信貸風險,提高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型企業的積極性和安全性?!痹モx說。
(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2025年6月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