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催生經濟學基礎人才——記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創新催生經濟學基礎人才——記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以科研帶動教學,以競爭機制激勵拔尖人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成立五年來,探索、創新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日前,由教育部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教授組成的教育部專家組一行,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進行了評估驗收。專家們高度評價基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的創新模式,認為該基地水平領全國高校之先,特色鮮明,學生整體素質較高,基地為我國經濟學教學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經濟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主任楊瑞龍教授所說,“一個發明可以創造出一個新工藝和新產品,但一個新的經濟思想或新的經濟政策也許可以改變一個社會的發展進程。”經濟學是研究經濟運動一般規律的基礎性和理論性的學科,作為首批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基地在探索經濟學人才培養的模式方面到底有哪些創新?
以科研帶動教學 科研注重原創性
高水平的科研是高質量教學的基礎,基地實行以科研帶動教學,取得了豐碩成果。五年來,基地教師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24部,人均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12篇,承擔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課題共40項,2項成果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2項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優秀成果獎。基地科研尤其注重原創性,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創新,基地教員提出了“建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現代形式”和“實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創新性轉化”的主張,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策劃出版了《政治經濟學論叢》(林崗、張宇主編)和《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譯叢》系列叢書等。談到科研的原創性,楊瑞龍院長如數家珍:由該院胡乃武、董藩、戴春平等教授為推進西部開發撰寫的研究報告,得到了國家領導人以及西部開發辦和西部一些省市、自治區領導的高度重視,一些政策建議被采納;基地教師擔任的《振興東北》、《北京奧運經濟研究》等重大科研項目,對國家及地方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服務咨詢作用。 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面向21世紀
基地在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方面,進行大膽的試驗和創新,探索面向21世紀的理論經濟學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并擬定了新的教學方案。新的經濟學本科課程設置在正確處理基礎性與應用性、本土化與國際化、理論與實際、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不斷調整教學方案,目前已形成一個以厚基礎、寬口徑、注重實際、面向新世紀和注重國際性的經濟學人才培養方案。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林崗教授提出,盡管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在經濟學人才培養方面有著這樣那樣的優勢和經驗,但是,完全照搬它們的模式并不符合我國的國情。在中國這個處于轉型期和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中,經濟學的教育和人才培養必須具有自己的特色。基地在重視對經濟學基礎性課程如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的教學的同時,加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教學,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強調既有穩定性,又根據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不斷更新,如新制度經濟學、博弈論及信息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現代金融理論等課程的開設,基地還邀請國內外一流的經濟學家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教授等作講座。 創新教學模式 培養一流人才
基地班本科生中實行“導師制”,學院為基地班的每一名學生都配備一位擁有博士學位的指導老師,帶學生共同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基地班的班主任也是由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擔任,用楊瑞龍院長的話說是“讓科研水平高、視野開闊、責任心強的青年教師做班主任”。這幾年在我國經濟學界嶄露頭角的周業安、李軍林、楊其靜等擔任了基地班班主任。李軍林談到擔任基地班班主任的感受時說,“班主任其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大的生源是一流的,只有將他們放入一流的熔爐,才能鍛造出一流的人才。我們的工作是把將他們引入經濟學的大門,培養他們打下堅實的經濟學基本功,并及時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論學習,盡早進入經濟學前沿理論領域,為他們今后進一步地學習和研究做充分的準備。”基地班學生趙曉男,利用暑假對家鄉河南省西峽縣地方政府和當地的企業進行調研,運用博弈論等經濟學知識,寫出《對地方保護主義的經濟學分析》論文,并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經濟類二等獎,該文后來發表在《管理世界》上。趙曉男當時只是一名大二學生,而目前她已是中國人民大學首屆經濟學人才基地班本碩連讀的研究生。為活躍本科生科研創新的能力,實施的經濟學院“創新人才培養基金”,使在讀本科生都有資格申請科研項目,每年優秀研究項目還可以獲得獎勵。五年來,基地學生共發表38篇論文,并獲得“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論文賽”二等獎等多項獎項,初步達到了科研導向的“基礎人才培養”的意圖。
五年來,基地根據教育部提出的“目標明確、改革領先、成果突出、師資優化、設備先進、教學優秀、質量一流”的指導思想和要求,認真總結了國內外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在教學內容、教材建設、人才選拔、培養方式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探索出一整套經濟學人才培養的模式,形成了基地學生導師制、課外理論教學輔導基地、學生科研競賽、學生科研項目資助、學生暑期學術旅行、學生社會實踐、本碩連讀選拔、基地學術講座、經濟學數學班九大項為支點的培養體系,對基地本科生實施全方位教育,使得基地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