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營銷方略=品牌
品牌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是可以轉化為價值的,因為品牌代表著消費者的認同。然而,在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雖然好的經營方略對品牌的形成頗有助益,但最為關鍵的還是核心技術,是自主知識產權。換言之,核心技術加上經營方略等于品牌。基于這樣的判斷,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在哪個領域、哪個層面上有了核心技術,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例如,在中藥這個領域,“同仁堂”就是我們的品牌,在汽車行業里相對較低的層面,也有我們自己的品牌。
能否形成自主品牌,在于產業成熟度和企業進入時間
有沒有自己的品牌,雖然是企業的行為,但很大程度上又不完全由企業決定,而是取決于該產業的發展程度和我們的企業進入的時間。目前所討論的汽車產業,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相當成熟的產業意味著技術的成熟和成熟品牌的吸引力。如果我們無視現狀,非要從頭開始,豈不是時間和各種資源的浪費?這就如同我們對別人發明的電燈、電話不用,非要從頭開始一樣的荒誕。須知,這些已有的技術已經成了人類共同的寶貴財產。汽車行業不僅是一個相當成熟的行業,而且是一個相當國際化的行業。在如此態勢下,剛剛步入該行業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要想在短時間內創造自己的品牌,真是難乎其難。據我所知,個別家電企業就曾經以滿腔的熱情和不適當的發展戰略,迎戰國際知名品牌,其結果卻很不盡如人意。只是后來調整了發展戰略,突出和發揮了低成本、熟悉中國市場等比較優勢,才重新贏得了主動。設想一下,如果這個行業剛起步,大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核心技術的創造和品牌的形成,就要容易得多了。
企業通常選擇最能賺錢的模式
企業的使命是賺錢,企業在賺錢的同時也就對社會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要賺錢的企業必須進行投入和產出的比較,進行各種生產要素的效用和費用的比較。如果模仿較之于自我創造更適合自己,從而也賺錢更快,企業家多半會選擇模仿。雖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卻可以享受螃蟹的美味。浙江不少成功的民營企業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對于汽車行業而言,自主的技術創新和品牌之路是一條發展和賺錢的途徑,模仿、引進和合作也是一條發展和賺錢的途徑。到底選擇什么道路,只要從市場經濟的背景出發,只要用市場經濟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人們都會選擇便捷的方式。
現在,更多的從事汽車生產的企業選擇了合作和貼牌,那么合作和貼牌可能就是一個最能發揮自己比較優勢的便捷的途徑,是一個成本最小、收效最大的途徑。
從實踐的情況來看,我們雖然在汽車產業里自主品牌不足,但不容置疑的事實是,我們的汽車產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紅火,更為充滿朝氣。紅火的和充滿朝氣的汽車產業給企業和消費者都帶來了更多的實惠:企業賺了錢,消費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圓了自己的汽車夢。設想一下,如果我們不是引進和合作,而是守著自我研發和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會有今天的景象嗎?
民族品牌的塑造涉及到方方面面
目前的討論還停留在企業的層面。其實,民族品牌的形成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這里僅以支撐品牌的核心技術為例。在當今社會,除了涉及國家安全的和特別尖端的技術外,一般的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流動的生產要素。對這種生產要素的獲得,一是購買;二是合作;三是培養。
品牌的形成還涉及到體制。一個品牌的形成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幾代人的艱辛努力。那么,我們的制度安排應當引導人們的長期行為,而不是短時間內的輝煌“政績”。因此,我們應當塑造有利于品牌形成的體制。
以上我只是談了塑造品牌所必需的產業發展條件及相關的社會條件。這些說明當以贏利為目的,面對一個相對成熟的、其產品具有國際性特征的汽車產業時,企業的一般性選擇。所有這一切,并不是說我們不應當重視民族品牌的塑造,相反我們必須強調民族品牌意識。
我們必須加強民族品牌意識
縱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通常是在經歷了粗放經營、模仿、合作等過程之后,積累了一定的力量和經驗,有了足夠的資格之后,品牌問題就自然提上了議事日程。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在汽車產業轟轟烈烈發展的今天提出這個問題,而不是在更早的時候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講,在今天,我們應當給這個問題足夠的重視。而且可以探討的是合作企業,作為新的企業,是否可以考慮有自己的品牌。
此外,國際貿易是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的。由于各國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即使是發達國家,也不可能在所有的產業領域囊括全部品牌,例如日本的家電行業就優于美國。據此,我們也只能在自己擁有比較優勢的領域擁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部產業。(作者:康華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