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1953年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1961年在前蘇聯科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
作為國內最權威的生態專家之一,身兼數任、事務繁忙的李文華院士,不久前在應邀訪日做關于森林生態的學術報告會前,抽空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采訪。
東北振興應重視東北林業
東北三省,陸地總面積為79萬平方公里,林業獨占半壁江山:黑龍江省林業用地總面積3126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68.9%;吉林省林業用地面積972.26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51.37%;遼寧省林業用地總面積為634.4萬公頃,占全省總面積的42.8%。三省相加林業用地總面積占東北地區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
李文華院士說,由于這樣優越的自然條件,林業及森工成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聞名國內外的“東北三寶”貂皮、鹿茸和人參,即產自東北林區。建國之初,為了支持全國尤其是首都北京的建筑工程、軌道交通等,東北林區的森工企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木材。如今,東北地區仍然是我國最大的國有林區和木材基地。但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由于多年的過度開發,東北森工及林業發展陷入“兩危”局面,和東北其他傳統資源性產業及重工業一樣,進入了衰退期。去年,中央作出振興東北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國家統籌區域發展的正確決策,為東北地區的經濟新一輪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作為東北地區的優勢資源和傳統產業,林業和森工應該放到重要地位,為“新東北‘打造良好的生態基礎。
國家林業局局長周生賢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林業發展座談會上也提出,東北要振興,林草須先行。東北林業不僅要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東北地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還要通過深化改革振興林區經濟。
林業振興應重點發展“生態經濟”
生態經濟,就是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而又不會危及子孫后代滿足其自身需求的經濟形態。李文華院士說,對林業而言,發展生態經濟就是在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前提下,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理解這一點,對于正確理解國務院作出的林業轉型決定后如何發展林業經濟,既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李院士說,發展生態經濟,林業首先要轉變過去單純的“采木經濟”,應盡量減少木材砍伐數量,把重點放在木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方面,實現木材的增值升值。積極發展木材加工業尤其是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綜合利用率。還要突出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生態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貴樹種和藥材培植以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新興產品產業,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我國地域遼闊、生物資源和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出口林產品。
李文華說,還要加強國家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制定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編輯:周平原)
東北網轉載 http://www.northeast.com.cn/hljnews/swmtsdhlj/80200403300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