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上學將帶來怎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我只知道,我想上學!”二十多年前,曾經遭遇不幸的她在心中這樣吶喊道。“ 我當時那個勇敢的決定,也許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6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2023年博士學位授予儀式舉行,一位輪椅上的畢業(yè)生備受矚目,黨委書記張東剛、校長林尚立行至臺下為她撥穗、授證。她是商學院2023屆博士畢業(yè)生李佳雯,二十多年在輪椅上求學的經歷,李佳雯在逆境中成為了更強的自己,在輪椅這一方小小的天地間,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青春故事。
(入學時(左)畢業(yè)時(右))
“ 爸爸,我?guī)湍銏A夢了!”這既是佳雯個人夢想成真的一刻,也是家庭夢想的傳承與延續(xù)!夢想傳承的背后,故事的開頭是一個有些沉重的起點……
2001年一場車禍讓年幼的李佳雯從此與輪椅為伍,而她的父親也在車禍中不幸去世。爸爸雖然沒有能夠陪伴佳雯的成長,但在她心中種下的那顆夢想的種子,終于在今夏開花結果。
(李佳雯和班級同學在一起)
于方寸天地間,她熱情擁抱生活。在逆境中,遇見更強的自己。
為了上學,李佳雯付出了許多努力。成功重返校園后,她一直名列前茅,2017年,她以專業(yè)第一的成績從本科學校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博連讀項目。在博士畢業(yè)論文的致謝中,她提到,“說起來,我與人大的緣分真的很神奇,我知道爸爸曾經想過考研(最終因為工作等原因未能去考),但直到我被人大錄取,媽媽才告訴我,原來當年爸爸考研的目標學校就是人大。那一刻,我與他似乎產生了感應,我特別想在夢見他的時候對他說:爸爸,我?guī)湍銏A夢了。”求學路上,她的媽媽一直陪伴著她,母女相依為命,總是將笑容掛在臉上的佳雯成為媽媽最大的精神支柱。
于方寸天地間,她深耕學術科研。在求真理的沉淀中,遇見更廣闊的眼界。
“ 盡管我在高中時代是一名理科生,卻一直對中國人民大學這所具有“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重鎮(zhèn)”之稱的高校心向往之。我想,這源于我對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的深深眷戀。”
初入人大的李佳雯對模型與大數據研究方向感興趣,但也深知其中的難度。壯著膽子給系里做模型方向研究的張澤林老師發(fā)了郵件,卻出乎意料地在第二天就收到回信,其中一頭一尾的話讓她至今記憶猶新,“佳雯,非常高興看到你入學后一切都順利,我也放心了……非常歡迎你選擇我的研究組。”她后來常常提起這段故事,“這幾句話真的像陽光一樣照亮我的內心,我沒有想到竟然這么幸運地被澤林老師選中,更沒有想到澤林老師也為我入學的事情操心了這么多。后來我順利入組,在澤林老師的引導下度過了充實的6年,事實證明,我當時那個勇敢的決定也許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科研的過程是孤獨的,要熬下來就意味著要坐得住冷板凳。佳雯是幸運的、更是努力的。每一次面對未知,老師都同她一起去探索,面對每一個難點,老師都陪她一起闖關。這份敬業(yè)精神也時刻引領著佳雯,也正是因為有老師作為榜樣,她才會時時刻刻充滿干勁兒,敢于去挑戰(zhàn)艱深的難題,敢于去探索全新的領域。
“在國外的生活經歷,讓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人民利益的切實保障。”讀博期間,她不僅扎扎實實完成了所有的學術科研任務,還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公派聯(lián)培一年。這一方輪椅并沒有限制她求索知識、認知世界的腳步,在外聯(lián)培期間,盡管有著時差,她始終積極主動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向黨組織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并以中國青年人的視角,努力向外國友人講述好我們正在經歷的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在人大的數年,佳雯成長著,也積累了不少收獲。參與過國際頂級會議,發(fā)表過論文在SSCI Q1上,參與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這些都是她在求學路上的珍貴回憶。
(參與班級活動和日常生活)
于方寸天地間,她常懷助人之心。在行好事的堅守中,遇見更可期的未來。
在這6年的學習生活中,李佳雯從“期待者”成為“見證者”“親歷者”“受益者”,到如今以過來人的視角做一個“講述者”,這份人文關懷始終陪伴著她,讓她安心、開心地圓滿完成求學之路。
在她入學之初,學院就組織了同學去火車站接站;老師們特意來寢室看望,落實無障礙住宿需求,“我至今都記得幾位老師離開宿舍時對宿管阿姨拜托再三、請各位宿管阿姨平日里多幫幫我的場景”。學校后勤集團老師以及宿舍樓長老師也對她關懷備至,佳雯也是后來才知道,為了保障她順利入學,學校特意成立了工作組,老師們在她來到人大前已經忙了數月。“最令我感動的是,在我入學后的6年間,所有老師都一直非常關心我。”
人大的人文關懷既帶來了感動,也是一種激勵。接受幫助的同時,她也在堅持為他人多做好事。2020年初的寒假結束后,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部分返校的同學需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但隔離同學的飲食問題一度也讓大家發(fā)起了愁。寒假留在學校寫論文的佳雯主動挺身而出,為隔離同學送餐,由于大家所在的宿舍樓較為分散,她就和媽媽分頭行動,就這樣一連堅持了數個“14天”。“我是一名學生黨員,即使是坐著輪椅去,我也要盡量保證讓大家及時吃上熱騰騰的飯,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可以為大家服務。”
如今,博士畢業(yè)的李佳雯即將離開校園、進入工作崗位,由刻苦鉆研的“求學者”轉變?yōu)橐幻泻檬碌摹胺照摺薄?
她深知,這里不是逆境的終點,未來仍會有無數的困難與挑戰(zhàn),但輪椅這方寸天地,無法限制她前行的腳步。這一方小小的天地間,可以遇見更加堅強勇敢的自己,可以遇見更加廣闊多元的眼界,可以遇見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
佳雯,畢業(yè)快樂! 愿你前程似錦!遇見更加值得期待的未來!遇見更多的世間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