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本科生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理論學習深入學生,5月7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第五屆“五四杯”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本科生學術論文競賽頒獎儀式暨優秀論文交流會舉辦。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易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陶文昭教授、譚清華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軍教授、何虎生教授、邱吉教授參加會議。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自全國百余所高校的近二百名獲獎論文作者和參賽選手代表參會。
開幕式及頒獎儀式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朱巖主持。
朱巖介紹了出席會議的各位領導、嘉賓以及論文競賽的基本情況,并對參與本次會議的師生表示歡迎。
王易在致辭中對參與和組織本屆論文競賽的老師與同學表示感謝。她指出,本屆論文競賽的舉辦,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部署,為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本科生搭建學術交流的平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接著,她簡要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概況,回顧了“五四杯”論文競賽的由來、發展及其產生的廣泛影響。最后,她向同學們提出三點希望:一是深耕理論研究,發時代新聲;二是勇于實干擔當,領時代新風;三是練就過硬本領,做時代新人,希望大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堅定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學術志向,提升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譚清華宣布獲獎論文名單。王易、陶文昭、何虎生、邱吉分別為獲得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的同學代表頒獎。
劉建軍作“黨的二十大關于‘兩個結合’的新論述”主題報告。他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兩處擴大“兩個結合”的語境,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更具有一般性意義的“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體現中國共產黨的話語創新及思維創新。在出現位置上,“兩個結合”相對于世界觀方法論部分的位置更加靠前,體現其在政治上、理論上的重要性。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兩個結合”拆開分別進行具體論述,充分揭示了“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最后,他認為“兩個結合”不僅作為重大論述被提出,還明晰了其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根本路徑的地位。
隨后的優秀論文交流會階段,獲獎論文作者代表分四組依次作論文報告,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會執行主席鄭樂天主持。
第一組由中國人民大學的夏韞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劉芷由作報告,何虎生進行點評。何虎生肯定了兩位同學的學術成果,認為兩篇論文都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和科學性,指出應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系統化研究并注重文本研究,提出關于論文選題的個人看法及期望。
第二組由山東大學的劉明璇和武漢大學的王淑佳作報告,邱吉進行點評。邱吉認為兩位同學視野宏闊,具有較強的現實關懷和較為前沿的學術意識,知識基礎扎實,材料選取得當并提出要進一步關注研究意義,深化問題意識,分別對兩位同學提出可能的改進方向。
第三組由南開大學的李東歌和山東師范大學的李亞倫作報告,陶文昭進行點評。陶文昭表示,兩位同學的選題具有時代性,邏輯嚴謹清晰,文字厚重凝練;同時,他對大題目如何破題、文字表述等提出建議,鼓勵同學們不斷積累知識,打牢基礎。
第四組由中國人民大學的吳柯嘉和華南師范大學的曾屹鋆作報告,譚清華進行點評。譚清華對兩位同學的選題切入口表示肯定,認為兩位同學的視野開闊,有較強的現實關切和問題意識,并進行了扎實深入的思想史研究;同時指出論證可以更加充分和精確,提高文章的學術性和嚴謹性。
譚清華作總結發言。他表示,此次論文競賽的舉辦離不開學校學院的高度重視和各位老師同學的辛苦付出,再次表達了對與會老師同學的衷心感謝,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做學問,在本科階段打好基礎,并歡迎各位本科生報考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次優秀論文交流會為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本科生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提升了與會同學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興趣與熱情,堅定了與會同學深入鉆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心。會上優秀論文作者代表的報告和老師的精彩點評讓每一位與會同學受益匪淺,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學科發展的新氣象。接下來,學院將進一步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將主題教育與人才培養深入結合,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