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鑄牢紅色育人共同體、共建人才培養新范式——延河聯盟成立四周年紀念大會在延安舉辦,延河聯盟九校發布“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合作共識”,“延河聯盟高校教師發展基地”正式揭牌。
本次大會由延河聯盟輪值主席高校中國人民大學主辦,延河聯盟秘書處高校北京理工大學協辦,延安大學承辦。
陜西省和延安市的相關部門代表,延河聯盟高校的相關職能部門代表、相關學院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參加活動。
“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合作共識”要點
開幕式
陜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蒿慧杰致辭。蒿慧杰代表延安市委、市政府對“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成立四周年表示祝賀。他指出,聯盟各高校秉承“延安根、延河魂”的共同精神原點,全面推進優質教學資源開放共享,積極探索協同育人機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積極貢獻。希望聯盟高校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持續探索高校與地方共生共榮的良性發展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用深度協同,更好助力延安高質量發展。延安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服務保障聯盟高校在延活動,共同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紅色人才培養之路。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靳諾發言。靳諾指出,延河聯盟各高校與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共同致力于延安精神的研究與宣傳,通過“延安精神進高?!钡认盗谢顒樱诟叩冉逃I域為延安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樹立了一面旗幟,產生了示范作用。面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迫切需要聯盟九校共促合作,共謀發展,共同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在傳承延安精神與新時代人才培養中,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政治性;二要把握國家發展戰略需求,激發人才培養的創造力;三要立足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樹立人才培養的大局觀。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將努力發揮在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上的經驗和優勢,同延河聯盟高校一道探索延安精神在時代新人培養中的理論與實踐,為延河聯盟人才培養凝聚智慧和力量。
中共陜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致辭。王海波指出,在全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之際,九校齊聚革命圣地延安,舉行延河聯盟成立四周年紀念活動,這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盛事。陜西省委教育工委、陜西省教育廳將持續支持延河聯盟發展,希望聯盟各高校進一步完善聯盟建設機制,形成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可借鑒、可復制的高水平教學改革成果,筑牢示范引領、共融共生、協同創新的紅色育人共同體。
延安大學校長高子偉致辭。高子偉代表延安大學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作為黨辦高等教育的先行者和傳播者,延安大學與發端于延安的各兄弟高校共同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四年來,各兄弟高校秉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整合優勢、系統創新的原則,打造了特色鮮明的紅色育人品牌。未來,聯盟各高校將繼續堅守初心,團結奮斗,筑牢紅色育人共同體,共建人才培養新范式,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繼續走好“紅色育人路”,譜寫延河聯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百精主持。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體”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延河聯盟高校深入總結既往四年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經驗,全面梳理各高校的學科特色和資源優勢,深入研討合作機制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凝練形成“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合作共識”。“共識”聚焦“五育”并舉和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明確了延河聯盟發展新階段的中心任務和發展方向,體現出聯盟高校對高等教育事業的責任和擔當。延河聯盟輪值主席高校領導胡百精代表九校宣讀并發布“共識”。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著力構建‘五育’并舉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主題論壇
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著力構建‘五育’并舉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主旨演講環節,各聯盟高校領導依次發言。
延河聯盟輪值主席高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發言。
林尚立指出,延河聯盟成立四年來,聯盟各高校群策群力,充分發揮育人特色和互補優勢,著力建設紅色育人共同體,在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合作共識的發布,標志著延河聯盟構建厚植紅色基因、服務黨和人民、面向人類未來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又邁出了扎實一步。
他強調,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新時代使命,是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精神力量。堅持建設“五育”并舉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是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重要方針。涵育“經師”和“人師”統一者,是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重要基石。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延河聯盟輪值主席高校,將在新征程上與大家共同攜手,持續加強高校平臺優質資源共享,深入推進人才培養協作,堅定傳承紅色基因,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延河聯盟秘書處高校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發言。張軍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科技、教育、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意義深遠。教育是人才涌現的基礎和科技發展的先導,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流大學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和最大交集,必須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結合自身學科優勢,不斷創新發展,推動形成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體”的高校發展模式。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鐘登華發言。鐘登華指出,各校要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要求,源源不斷培養中國式現代化所需要的各類人才,主動服務人類文明新形態。加快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在培養標準、培養主題、培養模式和培養條件上與時俱進,回應時代需求。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加大人才對外開放力度,全力打造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的良好生態。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楊丹發言。楊丹表示,近年來,延河聯盟各高校發揮優勢開展“五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當前“五育”并舉的育人理念可以超出中國大地的邊界,擴展至全球格局中實現。北京外國語大學正在探索融合“三有”與“五育”、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復合型人才新模式,為各高校搭建在全球范圍開展育人工作的舞臺。
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旻發言。趙旻表示,延河聯盟各高校四年來增進了聯系、密切了親緣關系,也在同根同源浸潤中找到了紅色基因密碼,增強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自覺。新一輪科技革命,塑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進程,對高等藝術教育帶來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作為高等藝術院校,要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原動力,在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中彰顯價值。
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徐永勝發言。徐永勝表示,延河聯盟各高校充分發揮優勢特色,匯聚育人合力,優勢資源共融共享,實現了共創共贏,探索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紅色育人之路。站在新的更高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繼續同聯盟各高校一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紅色基因培根鑄魂,把深化“五育”并舉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內嵌到引領中國戲劇藝術教育、建成世界頂尖藝術院校的新篇章中。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發言。高洪表示,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充分發揮美育在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面向全體學生,以藝術教育為主要載體,圍繞“面向人人的美育”和“普及以美育為目標的藝術教育”,充分發揮學校美育輻射和影響作用,形成美育新風尚。
延安大學黨委書記張金鎖發言。張金鎖表示,四年來,聯盟各高校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推進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書寫了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紅色詩篇。在延安精神引領下,延安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構建并實踐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延安精神“一體兩翼”鑄魂育人體系。未來,延安大學將與聯盟各高校一起,傳承紅色基因,堅持“五育”并舉,實現育人新突破,打造合作新模式,走好紅色育人路。
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計勇發言。李計勇表示,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對教育的迫切需求,深刻認識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高等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搶占教育數字化發展先機,以慕課開發共享為牽引,在加強課程建設、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全面推動教學模式、育人方式、治理機制等方面的創新與合作,共建“五育”并舉培養體系,推動延河聯盟高校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主持。
“延河聯盟高校教師發展基地”揭牌儀式
會上,“延河聯盟高校教師發展基地”揭牌成立,旨在搭建追尋紅色教育家腳步的現場教學平臺,激活教師紅色育人動能,凝聚人才培養理念共識。
延河聯盟高校教學名師代表發出倡議,聯盟教師代表集體發布“延河聯盟高校教師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