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聚議新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原創性貢獻
3月10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工程”(簡稱“研究工程”)啟動儀式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原創性貢獻”學術報告會舉行。“研究工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系統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項目化管理,進一步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大眾化傳播,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闡釋宣傳普及向著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李毅,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姜輝,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淼出席啟動儀式并講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出席儀式并致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及學校領導吳付來、鄭水泉、朱信凱、齊鵬飛、胡百精出席儀式并為研究項目首席專家頒發聘書,啟動儀式由劉元春主持。
翁鐵慧指出,今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們黨將召開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學術界的一件盛事。在這個重要時點,中國人民大學啟動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充分體現了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的“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高校的高度政治自覺與政治擔當。翁鐵慧就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提出四點要求。一是聚焦真懂真信,著力在研究闡釋上出成果。要堅持在固本培元中守正,從歷史與現實的維度,深挖百年黨史資源;要堅持在與時俱進中創新,從理論與實踐的維度,研究透中國奇跡背后的道理學理哲理;要堅持在服務治國理政中述學立論,從大局與全局的維度,在關系外交內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上出“良謀”獻“金策”。二是聚焦入腦入心,著力在育人育才上見成效。要充分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推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向發力、協同育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發表3周年為契機,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真心愛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打造創新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傳播人才高地。三是聚焦網言民語,著力在傳播普及上擴影響。要注重通俗化闡釋、創新多樣化傳播、聚焦分眾化普及、推進對象化宣講,更好武裝廣大師生、教育億萬人民;要高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面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為構建中國話語體系、開展國際傳播提供學理支撐;要推動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讓中國話語在國際社會“聽得見、聽得懂、聽得進”;要用中國話語解釋國際經驗和實踐,更好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四是聚焦活學活用,著力在引領未來上求突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努力構建適應國家需求支撐知識創新的學科體系、有效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學術體系、融通中外開放自信的話語體系,在把“兩個確立”的政治共識轉化為“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中,推動新發展階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翁鐵慧強調,啟動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工程”,是有組織科研的重大探索和引領未來發展的有力嘗試。教育部將一如既往關心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各項事業建設發展,希望中國人民大學以啟動“研究工程”為契機,匯聚校內外優勢資源力量,輻射引領國內高校相關研究,切實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鑄魂育人和傳播普及探索“人大模式”、形成“人大方案”、貢獻“人大智慧”,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推出系列重磅理論和實踐成果、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張東剛表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深刻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其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標注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高度,實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新躍升,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圖景,創造了文明新形態的新表達,開辟了管黨治黨、興黨強黨的新境界。在這一重大歷史背景下啟動“研究工程”,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刻的時代意義。張東剛強調,實施“研究工程”是學校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持續探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要義、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的一件標志性大事,是把“兩個確立”融入血脈、付諸行動的生動實踐,是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原創性、系統性、學理化、學科化研究闡釋的戰略舉措,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保持“第一所”政治底色的應有之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萬千“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的重要保證,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自信自覺,是加快建設在人文社會科學“獨樹一幟”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強大牽引。
張東剛指出,“研究工程”將整體布局“系列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文化傳播、干部培訓”五大子工程,統籌推進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文獻典藏”、辦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本科專業方向班”、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教學課程群”、建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出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系列著作”等五大重點任務,加強總體性、貫通式、全景式分析,形成研究闡釋宣傳普及整體合力。他強調,學校將把“研究工程”建設成一項重大政治工程、初心工程,帶著深厚感情學在前、干在前,帶著堅定信仰樹標桿、作表率,發揮好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做大文章,為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培養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提供人才保障。以高度的自信自覺推動學科知識建構、原始創新、隊伍建設、教材編寫,引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形成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植根中國的學術體系、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牽引學校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錨定“獨樹一幟”總目標,把握“六個旗幟”發展定位,加快建設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的世界一流大學。
張東剛最后強調,學校將以啟動實施“研究工程”為契機,努力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楷模、育人模范、研究行家、傳播信使、實踐標兵,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學校80周年賀信精神不斷引向深入,奮力打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研究闡釋和宣傳普及的高地,以優異成績迎接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和85周年校慶,向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獻禮。
李毅表示,《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用十個明確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所在。中國人民大學從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一路走來,與中央黨校血脈相連,在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創新成果方面,肩負著責無旁貸的任務和責任。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中國人民大學啟動“研究工程”具有重要意義。中央黨校愿與中國人民大學加強合作交流,共同為研究好、闡釋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做出應有貢獻。
姜輝表示,“研究工程”的啟動實施是服務黨的理論創新的重大舉措,是深入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大舉措,是繁榮發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舉措。當前,黨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步伐加快,理論工作者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跟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步伐,跟上黨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步伐,為續寫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做出新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將一如既往加強與中國人民大學的合作交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不斷取得新成果、邁上新臺階。
張淼表示,中國人民大學以高遠的戰略眼光、敏銳的理論洞察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責任擔當啟動實施“研究工程”,標志著學校在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方面進入了全新階段。這項重要工程也將成為專業權威的研究平臺、廣納人才的研究平臺、成果共享的研究平臺。北京市社科聯、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立足首都,服務首都哲學社會科學,依靠首都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將盡己所能為“研究工程”提供支持與保障。
在隨后舉辦的學術報告會上,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南京大學教授洪銀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楊鳳城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原創性貢獻”分別作主旨發言。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宋凌云及來自各高校或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與會并研討。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學校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等媒體對啟動儀式進行了報道。
據介紹,“研究工程”以五大子工程、五大品牌為重點和特色,輔之若干重要舉措齊頭并進。同時,采取“1+5+N”的體系設立11項重大專項,由校黨委書記張東剛、校長劉偉親自掛帥,王利明、劉元春、朱信凱、胡百精、楊偉國、楊光斌、劉建軍、劉復興、仇煥廣等知名專家學者領銜,兩百多位校內外專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