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2024年4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發布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數字創新平臺——“學術世界”,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匯聚磅礴力量。
2025年4月19日,以“學術期刊發展與預印本平臺建設”為主題,“2025年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發布暨預印本平臺建設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一級巡視員趙川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細文出席并致辭,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主持開幕式與成果發布環節。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期刊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倪軼,中國期刊學會常務副會長李軍,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劉立云,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廷惠,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吳肇光,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開放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曾建勛,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機構代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知名專家、重要期刊負責人代表、教學科研機構負責人代表,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求是雜志社、光明日報社、學習時報社等媒體代表出席活動?;顒佑芍袊嗣翊髮W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開放科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
林尚立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始終牢記領袖囑托,以高度自覺和務實舉措建設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數字創新平臺“學術世界”,上線了國內首個哲學社會科學主文獻平臺和首個哲學社會科學預印本平臺,進一步提高學術研究“精度”、提升學術傳播“速度”、激發學術交流“熱度”。發布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報告、推進人文社會科學預印本平臺建設,對促進我國人文社科學術成果評價科學化、規范化、應用化,增強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引領力、學術創造力、全球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要立足中國、扎根實踐,深耕學術研究之野;對話合作、協同共創,搭建學術交流之橋;交流互鑒,走向世界,拓寬學術傳播之路,完善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基礎設施,引領數字文明時代的知識生產范式變革,攜手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
劉細文表示,開放科學給學術交流的模式帶來重大改變,預印本平臺是學術交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科研成果快速發布、高效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視和推動預印本平臺發展,對于落實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部署、增強科技基礎能力、提升我國學術話語權,以及服務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有著重要意義。面向開放科學迅猛發展,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將繼續推進“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與 “PubScholar公益學術平臺”的融合發展,努力推動構建符合國際發展趨勢和滿足國家戰略需要的開放學術交流體系。
趙川東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加強學術資源庫建設,支持“學術世界”推出國內首個哲學社會科學預印本平臺,并聯合全國500多家期刊共建共營,為改進學術評價、創新學術交流與傳播方式作出了積極貢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發展方向,守牢意識形態陣地。要建設高品質學術期刊,瞄準一流成果、一流人才,推動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要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加快推進學術平臺信息化建設,為學界提供便捷高效的學術服務。要發揮評價導向作用,構建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學術評價體系。中國人民大學近年來強調“原創導向”學術評價理念,開展“全量”哲學社會科學論文評價,取得一系列有益探索成果,在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方面發揮了正面引導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協同打造科技進步和理論創新平臺。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徐擁軍、劉細文分別代表雙方簽約。
徐擁軍與焦興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王建華、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黨委書記宋學勤分別簽署“美術與設計”“世界漢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預印本子平臺合作共建協議。三個預印本子平臺正式上線。
劉細文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紀委書記劉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信息化與科學傳播中心副主任諶悅、北京大學語言學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吳西愉分別簽署“心理學開放科學平臺2.0”“天文學預印本平臺2.0”“語音樂律預印本平臺2.0”ChinaXiv領域預印本平臺合作共建協議。
林尚立、趙川東為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機構(2024年版)代表頒發證書;李軍、郝振省為哲學社會科學預印本平臺高影響力論文、期刊(2024年度)代表頒發證書;劉細文、曾建勛為ChinaXiv預印本學術交流典型論文案例、合作期刊案例(2024年度)代表頒發證書。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副主任楊紅艷發布《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研究報告(2024年度)》和《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機構(2024版)》兩項“人大轉載”學術評價成果?!叭舜筠D載”學術評價具有“原創導向”“以文評文”“全量評價”三大特色,相關評價成果已連續發布25年,成為學術界和期刊界頗具影響力的學術評價品牌,對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和創新性學術研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與促進作用。2024年度共有627種學術期刊入選期刊轉載指數表,約占所有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16.50%;共有148家教學科研機構入選機構轉載指數表,約占被轉載機構總量的14.26%;共有179家一級機構和307家高等院校所屬機構入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機構(2024年版)》,分別約占被轉載同類機構總量的9.80%和8.30%。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高自龍發布《新平臺·新生態·新評價——2024年度預印本平臺建設成果報告》,介紹了我國預印本平臺建設與學術評價協同創新的最新進展。報告聚焦三大維度:一是學術生態重構,PSSXiv等預印本平臺發布論文、索引全球成果,構建覆蓋研究成果全生命周期的開放共享模式;二是評價體系創新,首創哲學社會科學預印本期刊與論文評價指標體系,評選高影響力期刊、論文,推動構建開放同行評審學術交流與傳播機制;三是評價改革探索,依托預印本“快速傳播、多學科覆蓋、學術共同體廣泛參與”等天然優勢,提出破解“五唯”評價困境的方案,倡導學術共同體共建開放協同的數智化學術新生態。該報告還介紹了ChinaXiv推選出的預印本交流典型案例。
嘉賓發言環節,馬海濤、焦興濤、王廷惠、劉立云、吳肇光圍繞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預印本平臺建設與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先后發言;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副處長、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錢明輝,江海學刊雜志社社長趙濤,《國際經濟合作》社長王建,《心理學報》編輯部主任邱炳武圍繞哲學社會科學評價改革創新、構建開放學術生態與預印本平臺建設發展方向等主題先后發言。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黨委書記李紅宇主持。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張智雄、曾建勛、徐擁軍分別以“恪守戰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 推動開放學術交流體系建設”“預印本:歷程、生態及走向”“哲學社會科學預印本平臺的特點與展望”為題作主旨報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初景利主持。
當天下午,“預印本平臺與開放學術交流新生態”“預印本成果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數字出版平臺與人文學科學術共同體構建”“數字出版平臺建設與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發展”“數字出版平臺與法政學科學術共同體建設”“數字出版平臺與社會學民族學學術共同體構建”六個分論壇同步舉行,專家學者圍繞預印本平臺建設、數字出版、學科建設、學術共同體構建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數字創新平臺“學術世界”是融學術資源、交流、傳播、創新于一體的公益性、開放性、全鏈條、數智化的綜合性學術服務平臺。其中,國內首個哲學社會科學主文獻平臺集萃收錄哲學社會科學主流、經典、必讀文獻,匯聚優質資源;首個哲學社會科學預印本平臺為平臺、期刊、作者三方協同搭建橋梁,快速發布、傳播研究成果,縮短出版周期,便利成果共享。預印本平臺上線一年來,獲得上級有關部門和學界一致好評,500多家期刊簽約合作,35000多名作者注冊,將學術服務貫穿知識生產、開放共享、協同創新、學術評價與大眾傳播全鏈條,打造知識創新與學術服務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