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遴選結果。經組織推薦、資格審核、專家遴選、結果公示等程序,中國人民大學3個項目、2個基地入選。
其中,《打造先鋒社會實踐體系 構建新時代高校實踐育人新范式》入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數字地圖》入選高校數字文物開發項目,《撰史育人——創新推動新時代脫貧攻堅偉大成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832”模式》入選新時代偉大變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運河啟航’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基地”入選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基地,“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綜合實踐基地”入選全國高校綜合性教育實踐體驗基地。
打造先鋒社會實踐體系構建新時代高校實踐育人新范式
先鋒社會實踐體系是學校人才自主培養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以培育“先鋒棟梁”、彰顯“獨樹一幟”、講好“大思政課”、展現“先鋒形象”為目標任務,以貫穿思想引領、體現育人為本、堅持改革創新、加強協同聯動為基本原則,根據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在主題立意、育人功能等方面的不同特點,統籌劃分思政引領、學術實訓、實崗鍛煉、創業濟民、全球治理等五大板塊,同時在組織實施學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著力構建部院系、全學段、政企校、家校社四個貫通機制,建立全覆蓋的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機制,引領人大學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
結合不同學科專業特色,聚焦思想政治引領,先鋒社會實踐體系推動思政、學術、實踐深度融合,形成“追尋領袖初心路”“大國邊疆育人路”“千村百巷振興路”“理解中國發展路”“治國理政先鋒路”“脫貧攻堅鑄史路”“田野課堂實踐路”“博士服務答題路”“藝術實踐傳承路”“美麗中國建設路”“千家萬戶幸福路”等十余路特色社會實踐,相關特色做法在全國高校產生示范引領效應。
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數字地圖
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數字地圖依托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開展建設,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是北京市堅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打造具有首善標準、首都特點、首創精神的全國示范性“大思政課”建設模式,落實《北京市以實踐教學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的具體措施,一期平臺已于2024年3月正式上線運行。
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數字地圖以“四個一”為理念:
【一站集成】系統呈現實踐教學基地的數字概貌;
【一觸即達】一鍵實現實踐教學基地的快捷檢索;
【一目了然】直觀反映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成效;
【一以貫之】始終貫徹“大思政課”建設的育人理念。
平臺系統呈現全市16區200余個實踐教學基地,并涵蓋互動地圖、虛擬展館、數字展館、生動實踐等多個子模塊,為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師生開展實踐教學提供支撐。平臺將以“四個一”為導向,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持續呈現更多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匯集更多針對性、吸引力強的大中小學示范“金課”,切實推進“大思政課”落地見效。
撰史育人——創新推動新時代脫貧攻堅偉大成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832”模式
該項目以新時代我國脫貧攻堅戰偉大成就為研究對象,依托中國人民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脫貧攻堅史”系列調研訪談項目(簡稱“832工程”),以口述歷史、調查研究、典型案例、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為有效路徑,講準、講深、講透、講活脫貧攻堅中的學理、道理、哲理。
該項目由教師帶領本碩博學生共同提煉“脫貧是科學,攻堅是奉獻”典型案例,從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教材體系建設、科研體系建設、傳播體系建設多個方面著手,推動新時代脫貧攻堅偉大成就融入師生提高品格覺悟、培養專業本領、鍛煉健康身心的全過程,扎根中國大地聚焦脫貧攻堅命題,記錄“中國之治”;提煉脫貧攻堅案例中的理論規律,總結“中國之理”;立足世界看脫貧攻堅偉大成就,講述“中國之道”。
項目以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課堂教學與田野調查“雙向貫通”、學科交叉與能力復合“一體推進”、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深度交融”為特色,形成“用事實講道理”“用數據講故事”“用人物講精神”的可推廣方式,是新時代偉大變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實踐。
“運河啟航”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基地
“運河啟航”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基地“運河啟航”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基地聚焦“筑魂”“健體”“潤心”3大學生成長發展目標,規劃“思政平臺”“體育平臺”“美育平臺”“勞育平臺”“心育平臺”“實踐平臺”“國交平臺”7大素質拓展平臺,實施16個重點項目,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基地將依托北運河水上廊道等水域資源,在傳承運河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的需求,深度挖掘運河沿岸的生態、健康與社會價值,通過舉辦各類賽事活動、參訪體驗、文化探索、戲劇展演、勞動體驗、志愿服務等,打造富有文化底蘊的多功能素質拓展與身心健康成長空間。
基地將建設充分利用北京市相關部門、學校和基地平臺三方優勢,探索形成“校—地—企”共建機制,推動學校、地方政府和企業深度合作,形成協同育人的格局;完善“學校—校區—部門—院系”聯動機制,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與跨部門協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終實現育人實效提升。
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綜合實踐基地
“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綜合實踐基地是學校在教育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聯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文物局,以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為特色,共同打造的綜合性教育實踐體驗基地。
基地牢牢把握“兩個結合”重要思想的精髓,將持續在以文鑄魂、以文育心、以文化人上著力,引導青年學生深入挖掘北京中軸線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讀懂其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偉大民族精神。基地融合理論實踐、國情實踐、學術實踐“三大體系”,將打造“古都新青年·最美中軸線”“中軸線文化遺產大講堂”“中軸線與中國式現代化”“文物遺產保護與文明互鑒”“領跑總軸線”等品牌項目,聯動院系、智庫和校地合作基地,匹配研究導師、聯合發布選題、“揭榜掛帥”招標,匯聚多方資源,推動協同發展。基地著力完善課程孵化、數據共享、賽事牽引、成果轉化“四個配套”,緊密貼合“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準確嵌入同向同行、協同協作、互聯互通的大思政格局,注重打通盲區、焊接斷點,真正把重心、重音落在育人效果上,打造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能量樞紐”,開拓新時代文化育人新賽道。基地用心建設專家委員會、思政引領、學科協同、校地合作、服務保障“五個中心”,推動思政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助力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動形成具有“首善標準、首都特點、首創精神”的全國示范性大思政課建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