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與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研討會暨《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論邏輯》(十卷本)理論研討會”舉行。來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三十余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華輝,中國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波,中國金融出版社資深編輯、《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論邏輯》(十卷本)責任編輯王君,國家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出席,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主持。
張東剛表示,新形勢下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既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有效破解資本市場矛盾問題的必然選擇。《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論邏輯》(十卷本)以其獨特的視角聚焦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系統構建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框架,充分凝結了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展望的深刻思考,為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理論研究樹立起一道學術標桿,為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期待各位專家學者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碰撞思想、凝聚共識,筑牢理論之基、為資本市場發展聚智,夯實學科之本、為資本市場發展聚能,廣培人才之源、為資本市場發展聚力。
楊華輝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被提升到戰略高度。從證券行業視角出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可從“以注冊制改革深化為引擎、以‘五篇大文章’為戰略坐標、以高水平開放為路徑、以法治化建設為基石”四個方向發力,共同驅動實現資本市場向創新服務型市場轉型升級。他表示,資本市場改革永不止步,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必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關鍵性支撐。
陳波表示,中國金融出版社成立近70年來,與中國人民大學保持長期緊密合作。《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論邏輯》(十卷本)全書約350萬字,收錄吳曉求教授18年間的學術成果,涉及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等重大議題,以及金融改革、市場開放、金融強國建設等方面的開創性見解。期待與更多專家學者建立、保持合作關系,傳播金融學術最新動態。
王君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論邏輯》(十卷本)收錄了吳曉求教授18年間的388篇學術與評論文章,系統展現其在資本市場研究中的深刻洞察。該書聚焦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邏輯,探討金融結構、金融強國等關鍵議題,也涵蓋對宏觀經濟與高等教育的獨到見解。
吳曉求表示,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始終扮演著關鍵角色,如何推進其改革與發展是重要研究主題。中國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決定了金融結構性的變革,資本市場定位要由融資的市場向投資的市場轉變。希望《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論邏輯》(十卷本)能夠幫助社會各界更清晰地認識理解資本市場運行規律,為完善市場機制、保護投資者權益提供理論參考,助力構建更具活力的現代金融體系。
鄭新業主持。
在專家研討環節,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屠光紹,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高培勇,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丁志杰,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梁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吳衛星,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劉莉亞,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一級教授王國剛,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瞿強等學者圍繞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討論。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國家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莊毓敏主持。
《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論邏輯》(十卷本)由我國金融學家吳曉求教授撰寫、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程的系統總結與前瞻思考。全書共350萬字,收錄吳曉求2007至2024年的學術論文、評論文章、專業演講和重要訪談,集中展現其對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金融結構、金融風險與監管等問題的深刻洞察,勾勒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理論脈絡,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改革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和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