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3日,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為積極落實中法兩國元首關于中法關系高水平發展共識,弘揚“中法精神”,積極響應“3年1萬,歐洲翻番”倡議,進一步推進與法國的務實合作,提升學校國際影響力和學科引領力,學校常務副校長朱信凱率團訪問法國,出席中國教育部與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共同舉辦的中法教育發展論壇,訪問凱致商學院等伙伴院校,會見法國學者及在法校友。
6月21日,我國教育部與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在巴黎共同舉辦首屆中法教育發展論壇。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與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部長西爾維·勒塔約出席論壇并致辭。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陳杰、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等出席論壇。朱信凱參加論壇,并與來自教育部、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以及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法國高等教育署、法國國立巴黎高等化工學院和格勒諾布爾綜合理工學院等兩國政府、高校代表,圍繞學生平衡流動和文明交流互鑒、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等話題開展交流研討。
6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山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和法國凱致商學院共同舉辦中法教育發展論壇平行會議—“開啟中法人文交流新征程”,落實兩國元首關于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共識,續寫中法人文交流的新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陳杰,歐洲科學院院士、法國國家科研中心里昂催化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克里斯蒂安·喬治(Christian George),法國醫學院院士、法國巴黎西岱大學教授馬克·德爾佩奇(Marc Delpech),中法大學校長和中法知名學者約100人出席會議,共商共議中法教育領域人文交流發展大計。
朱信凱出席會議并發表題為“推動‘人工智能+社會科學’深度融合,為全球治理貢獻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的主旨報告。他表示,當今世界,全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這場變革最重要的動力之一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與人文社會科學正走向深度融合,中國人民大學正在探索一條“人工智能+”的高等教育發展新道路,充分發揮學校頂尖的人文社會科學力量,推動文理工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和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不斷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世界之問”提供“中國之答”。
朱信凱指出,中國人民大學積極推動“新工科+新文科”交叉學科建設,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以人工智能、大數據賦能學科建設,構建“人工智能+”學科集群。通過搭建“人工智能+”科研平臺,聚力打造文科實驗室,積極服務北京市人工智能策源地,深化校地合作,助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新的制高點。不斷探索具有人大特色的復合性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一大批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擁有多學科交叉綜合應用能力的智慧治理人才。他強調,中法高等教育界攜手加強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全球治理合作正當其時。面向未來,中國人民大學將持續深耕中法教育合作沃土,不斷開辟“人工智能+社會科學”發展新格局,同法國伙伴高校攜手前行,為完善全球治理、促進人類進步貢獻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伙伴院校凱致商學院校長亞歷山大·德納維耶(Alexandre de NAVAILLES)主持會議,蒙彼利埃保羅-瓦萊里大學校長中法學院事務特派代表、經濟與社會管理學院院長凱瑟琳·佩魯(Catherine PEYROUX)出席會議并圍繞“中法教育合作經驗:以中法學院在蘇州辦學為例”做主旨報告。與會專家學者聚焦“開啟中法人文交流新征程”主題進行深入交流。
在法期間,朱信凱訪問凱致商學院,會見該校校長亞歷山大·德納維耶(Alexandre de NAVAILLES)。雙方就繼續建設中法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推進食品管理與運營、培訓研修、人才培養項目合作開展探討并達成多項共識。朱信凱表示,供應鏈管理與食品運營是兩校最為契合的專業領域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在食品經濟研究方面有傳統、有特色、有優勢,未來兩校合作空間廣闊,希望雙方形成工作團隊,精心設計人才培養項目,盡快推動合作落地。愿與凱致商學院在中法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框架下,依托中國人民大學多校區聯動的一體化辦學優勢以及凱致商學院的法國與非洲校區,共同探索更多專業、更多形式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
訪問期間,朱信凱還會見了巴黎薩克雷大學教授讓-克里斯托夫·布維(Jean-Christophe Bureau)。雙方就開啟中法兩國農業與發展經濟學合作研究等問題做了充分溝通。
此外,朱信凱會見在法校友代表,圍繞校友在法事業發展、中法教育體系等議題開展交流。他表示,希望校友能夠搭建起學校對法交流的橋梁,團結起來共同促進學校對法合作與人才培養事業發展,不斷鏈接學校在法伙伴與校友網絡,尋找更多合作機遇,凝聚合力推動中法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
代表團此行還訪問了巴黎政治大學等友好機構及伙伴高校,就依托優勢學科合作開展繼續教育培訓、學生研學與交換項目等達成共識。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蘇州校區、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代表一同出訪。
中國人民大學將繼續深化對法交流合作,辦好建強中法學院,發揮中法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的橋梁作用,創新中法人才培養與青年交流項目,積極推動機制創新、知識傳播、互融互促和人員往來,為傳承弘揚“中法建交精神”夯實人文根基,為落實“3年1萬,歐洲翻番”倡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