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在臺北召開,這是兩岸迄今最大規模的大學校長論壇。大陸20多所985高校和臺灣地區的30多所高校領導參加了論壇。中國人民大學紀寶成校長作為大陸高校代表團團長率團出席了論壇。
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曾分別于2006年、2008年在大陸舉辦,論壇已成為兩岸大學談交流、談合作、談友誼、談未來的重要平臺,成為連接和溝通兩岸高等教育界的重要橋梁。本屆論壇的主辦大學政治大學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友好學校,與人民大學保持著深厚的傳統友誼,兩校的教師學生有著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在上午的開幕式上,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致歡迎詞,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臺灣教育部門代表何卓飛、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和紀寶成校長致賀詞,大家對兩岸高等教育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充滿了期待。
紀校長在致詞(全文)中表達了三點愿望,一愿推動兩岸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制度化、機制化和常規化;二愿更加重視兩岸高等教育領域的人文交流;三愿更加重視兩岸青年學生的交流。
開幕式后,紀寶成校長以“全球化背景下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再認識”為題作了主題發言(全文)。紀校長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重要戰略舉措”、“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強調正確的價值導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善于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運用把握重點、統籌兼顧的方法論”五個方面闡述了對全球化時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理解和認識。紀校長認為,一方面,我們要強調世界一流大學應對本地區、本國家、本民族作出杰出貢獻,要堅持世界一流大學的地區特色、國家特色和民族特色;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積極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文明成果的同時,積極擴大國際影響力,努力形成國際學術話語權,培養符合經濟全球化趨勢需求的具有良好知識結構的國際型人才,讓地區的、國家的、民族的一流大學步入和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和中心。他還認為,要處理好大學的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服務社會的關系。人才培養是大學質的規定性和根本任務,但是這一點常常被忽視。要把握重點,統籌兼顧,在堅持人才培養核心地位的同時,推動知識創新和服務社會,使得三個方面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紀校長的發言受到與會嘉賓的好評。
會上,北京大學、臺灣大學、中山大學、元智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北航和政治大學的校長也作了精彩的主題發言。
紀校長及人民大學代表團于11月3日中午抵達臺北,當天下午即訪問了臺北故宮博物院。
紀校長與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女士進行了友好交談,雙方均表達了今后加強交流的愿望。
當日晚上,代表團還參加了政治大學為校長論壇舉辦的歡迎晚宴,紀校長代表大陸高校以“三個喜悅、一個感動”致答詞,并向政治大學回贈“萬紫千紅總是春”字幅,該字幅由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前院長徐慶平教授撰寫。
11月3日還恰逢紀校長生日,政治大學在歡迎晚宴上做了周到而又溫馨的安排,歡迎晚宴在全場嘉賓的“生日歌”中達到高潮,兩岸血濃于水的深厚情誼亦在歌聲中充分展現。
相關鏈接:[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系列報道] 論壇將登場 歡迎晚宴為紀寶成校長慶生
(編輯 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