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召開合作共建孔子學院中外方院長交流會。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與來京參加世界中文大會的孔子學院中外方院長交流座談。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孔子學院工作辦公室主任、國際組織學院院長張曉萌主持交流會。
鄭新業對各位中外方院長表示歡迎,并對外方合作伙伴長期支持孔子學院建設發展,促進文化、學術交流所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始終高度重視孔子學院與國際中文教育工作,孔子學院是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孔子學院應更加聚焦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為國際合作提供更具實踐意義的經驗與解決方案。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共同富裕、促進性別平等、維護婦女權益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孔子學院可以結合相關主題深入開展研究與交流,推動各國在相關領域的合作與對話。未來,希望孔子學院繼續發揮好窗口橋梁作用,持續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王黎明作為外方代表發言。在11月16日舉行的2024年世界中文大會上,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吳巖為榮獲“孔院之光”獎的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王黎明頒發致謝銘牌,以表彰其在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展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王黎明表示,感謝中國人民大學一直以來對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的支持。歷任孔子學院教師、志愿者堅守崗位,薪火相傳,涵育人才,正是他們的辛勤付出,才造就了今天的成績。王黎明希望繼續保持與中國人民大學之間的有效合作,辦好孔子學院。
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許滌非作為中方代表發言。許滌非表示,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一直重視中文教學,重視中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成功推動中文成為博洛尼亞大學翻譯系的必修課,未來將繼續促進中意交流,為中意友好作出更大貢獻。
張曉萌從理念、目標及定位三個方面介紹了“求是學者”項目,以及中法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中匈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中非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中希文明互鑒中心相關情況。
會上,津巴布韋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拉司登·穆卡若(Laston Mukaro),哥斯達黎加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周國華(Kuok Wa Chao Chao),哥斯達黎加大學現代語言學院院長、孔子學院理事艾倫·克薩達·帕切科(Allen Quesada Pacheco)等外方院長就孔子學院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等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代表進行交流討論。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陳默詳細介紹了學院為國際學生開設的項目和課程,歡迎有意向的學者和學生加入。陳默表示,正在建設中的世界漢學發展與研究中心將聚焦當代漢學、傳統漢學、中國研究傳播,以及人工智能與漢學的結合,邀請全球學者參與,開展聯合研究。
中華文明研究院、經濟學院、商學院等單位代表參會。
目前,學校參與合作共建7所海外孔子學院,分別是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德國萊比錫大學孔子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瑞士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津巴布韋大學孔子學院、哥斯達黎加大學孔子學院,14所孔子課堂(其中,愛爾蘭下設9所,意大利下設4所,德國下設1所)。近年來,各所海外孔子學院積極推進“中文+”專業建設,打造特色學術品牌。學校將進一步創新學術交流平臺和組織形式,創新文明交流互鑒合作機制,持續加強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與研究,攜手外方合作伙伴共同推動孔子學院轉型升級,推動實現孔子學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助力國際人才培養、增進國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