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附屬小學的教職工響應學校號召,在做好線上教學的同時,積極踴躍爭當社區志愿者,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
5月8日至18日,在附屬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鄭瑞芳及有關領導帶領下,附屬小學7位校醫共計13人參與海淀區教委組織的核酸采樣工作,105位黨員教師及214位群眾教師參加社區掃碼、維持秩序等志愿服務工作。參加志愿活動最多的數學教師高連峰作為社區志愿者參與工作達12次,大多數老師們一干就是五六個小時,頂烈日、冒冷雨,不辭辛勞,毫無怨言。
美術教師劉大偉還發揮專長,自制“掃描神器”,助力海淀社區核酸檢測提速,受到《北京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特別報道。
在社區排隊做核酸檢測的附小學生意外見到自己的校長、老師在做志愿者,既感到興奮,又深受鼓舞。老師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 “老師應該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附屬小學教師的志愿行動,就是按照中國人民大學黨委要求,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行動中的生動體現。附小教師們在志愿服務中,一是希望為孩子們做出榜樣,期冀孩子們長大后能夠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的人;二是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深感核酸檢測的社區工作人員連日來的艱辛,教師們與社區工作者同舟共濟,共克難關;三是非常時期擔任志愿者,也成為了教師們寶貴的人生經歷與財富,更增強了教師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的責任意識。
(責任編輯:姜彬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