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7月23日,136位中國人民大學海外孔子學院推薦以及46位學校海外伙伴院校推薦的境外學生線上完成了中國人民大學暑期國際小學期課程學習,涉及中文、藝術、經濟、管理、理化等學科的24門課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暑期國際小學期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以色列、津巴布韋、德國、愛爾蘭、芬蘭、瑞士、意大利、哥斯達黎加的孔子學院學生在云端一同學習交流。
國際小學期期間,孔子學院工作辦公室組織了四次線上文化交流活動,加深了國際學生對中國和中國人民大學的認識與了解,感受了中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底蘊。
6月29日晚,授課教師借助AR全景軟件制作了文化游覽視頻,帶領學生“云”參訪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故宮等名勝古跡,并對其歷史起源及文化內涵等進行了詳細介紹,與學生們互動交流。
7月6日晚,授課教師介紹了琵琶和古箏兩種中國傳統樂器的形制、基本構造、起源和演變以及從古至今較為盛行的各類流派。在學生對琵琶和古箏形成初步認知后,教師現場演奏了《陽春白雪》《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漁舟唱晚》等曲目并回答學生提問,使學生直觀感受到中國傳統樂器之美。
7月8日晚,在“留學中國,留學人大”說明會上,留學生辦公室負責老師介紹了學校基本情況、最新學科發展情況、國際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各類留學項目和獎學金設置,并對學生比較關心的學科專業、獎學金申請、考錄流程安排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學生們爭相提問,負責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包括申請年齡限制、入學考試科目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向學生表達祝福和歡迎。
7月13日,授課教師介紹了剪紙藝術和中國茶文化,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在剪紙藝術課程上,授課教師介紹了剪紙藝術的發展進程,以及吉祥圖案、民風民俗、節日喜慶、戲劇人物等幾種常見的剪紙表現形式,帶領大家用紅紙、剪刀等工具實踐,剪出立體的“春”字。
在中國茶文化課程上,授課教師介紹了茶的種類和功效、泡茶步驟、泡茶容器等,展示了茶具和泡茶過程,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例如“哪里有茶文化博物館?”“可以用牛奶沖泡茶葉嗎?”“可以在茶水中加入蜂蜜嗎?”。授課教師還補充介紹了英國、美國、中國現代茶文化的異同之處,解答學生疑惑的同時也使得學生對中國茶文化有了更立體的認識。
2009年起,中國人民大學每年面向海外共建孔子學院及其所在大學的師生開放暑期國際小學期項目,并在國際小學期期間穿插安排豐富多彩的交流參訪等文化活動。孔子學院作為教授中國語言、促進文明對話的重要平臺,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性的提升和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深度合作發揮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累計已有960余名孔子學院學生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暑期國際小學期課程學習。暑期國際小學期項目為國際學生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了解中國社會提供了渠道,為中外師生相互交流學習創造了契機。
(責任編輯:李宇軒 張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