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創業訓練營(以下簡稱“人大創業訓練營”)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重點打造的品牌項目。人大創業訓練營依托中國人民大學強大的學科優勢與豐富的產業鏈網絡,匯聚學術與產業資源,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提供企業診斷、項目孵化、投融資對接、企業咨詢等服務,致力于為優秀企業進行全方位孵化與加速。
兩天6場直播,2000人參與,500人同時在線,公益直播助力企業,未來可期!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挑戰,讓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然而,危機同樣也是企業的試金石。為幫助企業進一步應對疫情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人大創業訓練營特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公益直播課,助力企業“穿越不確定性”,轉危為安,化險為夷,做足準備,迎接未來。
在本次公益直播課期間,6位來自人民大學、中國IP商學院、千帆明月資本、清流基金、高通律所、隆基股份的業界與學界大咖做客直播間,從投融資、供應鏈、法律、品牌、政策等角度為企業答疑解惑,課程發布第一天就吸引了500多人關注,平均每節課都有超過300人參與,共計2000余位企業家、業界同仁、學者參與線上觀看和答疑互動,共同探討疫情后的企業發展。
(直播間內互動精彩紛呈)
持續發掘文旅融合行業長期價值?
第一場直播,曾繁文博士帶來了以“穿越疫情,持續發掘文旅融合行業長期價值”為主題的直播講座,主要從文旅融合長期發展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危”與“機”以及企業如何應對挑戰著眼未來三個層次進行分享。
曾博士提到,疫情對于文旅企業的影響是較大的,新冠疫情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整體經濟大環境,對文旅融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但長期來看,文旅融合產業仍有機遇和發展空間。宏觀層面,文旅融合行業服務契合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文旅融合所提供的精神追求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旅游已經常態化;微觀層面,參考非典疫情和汶川地震,消費者疫情期間壓抑的消費需求、文旅需求均在疫情后以不同程度實現反彈,且近年來文旅融合在科技、農業等領域的加持下催生了具備競爭力的多元業態。
曾博士還講到,疫情是大浪淘沙的過程,在市場機制的決定作用下,落后思維和過剩產能將被淘汰,高品質的旅游項目將更被認可,高水平的企業將迎來發展機會。他鼓勵企業要進一步往精細化發展,用大國工匠的思維和耐心持續打造真正具備“自然吸引力”“歷史感染力”“文化震撼力”的優秀文旅品牌。
動蕩年代品牌盈利“16大驅動行為”
聶凡鼎院長帶來了主題為“穿越疫情,看動蕩年代品牌盈利‘16大驅動行為’”的分享,主要從品牌的角度,為企業如何增強疫情前后的抗風險能力提出了建議。
聶院長首先介紹了品牌IP三邊定位法,分析令人上癮的品牌如何誕生。他指出品牌IP一定是以獨立價值觀為內核,并在普世情感、復合調性、形象符號、故事內容上加以鎖定和落地,并以海底撈品牌所推崇的人性服務以及蘋果slogan “think different”為例加以解釋。品牌IP三邊定位法,即從死守一個細分領域(事兒)、獨占一個復合調性(范兒)、穩定一個母體文化(魂兒)三個維度綜合定位品牌IP。
此外,聶院長提出以“16大驅動行為”帶動品牌盈利,包括自創“獨家方法論”、脫口而出的差異價值話術、符合市場階段的廣告語、品牌故事與個人故事小傳、品牌調性全感官呈現標準等具體行為。
在答疑互動環節,對于品牌的文化性問題,聶院長回復道,IP的底層核心一定是價值觀共識和普世情感共識,以及由此帶來的共振、共創、共富,這是顛撲不破的“道”。
企業如何增加融資成功率
第三場直播課由千帆明月資本合伙人白鵬先生進行主講,白總以“穿越疫情,企業如何增加融資成功率”為主題帶來分享,主要從疫情影響、如何提高融資成功率等方面展開。
就新冠疫情來說,白總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12個月的中期來看,前三個季度投資融資市場均會處于冷清局面,預計四季度將迎來復蘇;而若從兩到三年的長期來看,整體上投融資市場仍保持樂觀預期,不會受太大影響。對于企業融資,白總強調,現階段企業的需要有更為清晰的目標和方案,在估值、金額、時間速度和條款壓力之間有所取舍,切不可過于樂觀,期望完美的交易。企業在選擇投資機構時,需要判斷機構的投資方向匹配程度,了解投資方偏好的輪次和階段,除此之外,找對機構里面的推動人才會事半功倍。
最后,白總指出,在“資本寒冬”的環境下,特點不夠鮮明的企業融資會很困難,找好對標,講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故事才有可能在資本市場脫穎而出。
疫情之下重新審視消費投資
清流資本合伙人劉博分享了關于消費行業的投資邏輯。她認為,未來的消費一定是分級的,整個市場出現折疊,折疊的兩邊也會發生消費分級。在中國向消費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VC投資將更加看重兩點:一是由于城鄉差異、地區經濟差異導致的中國社會出現的消費分級現象;二是消費標尺的建立。中國并不缺乏有錢人,但還未出現很會花錢并能成為一代人效仿對象的群體。2015年網紅的誕生,更多是彌補了社會所缺乏的消費標尺職能,他們通過在鏡頭前營造美好生活方式達成銷售目標。
對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劉博認為,商業社會比較殘酷,本次疫情中大部人會受損害,少數人會有大機會,資源將會更加集中,機會更加稀缺,行業的長尾競爭者可能會被洗掉。有些投資人會更謹慎,更關注后續布局;另外一些投資人會加碼優質企業,讓他們有實力回收空白出來的市場。
劉博還提出四個可能會受益的細分領域:1.方便食品領域。方便食品的趨勢是將會更健康、口味更優、更短保化,本次疫情為方便食品提供了比較大的契機。平時不食用方便食品的人,可能在本次疫情期間進行購買和嘗試,從而為方便食品的推廣營銷和復購提供了機會;2. 健康食品。本次疫情對全民是一次健康理念強制大學習,公眾在未來對食品的健康要求會更突出;3.商業健康險。人們對商業健康保險的補充功能需求會有所提高;4. 營銷方式操盤者。一些消費型企業在被疫情影響了線下銷售業績之后,迅速通過自有會員體系轉型線上營銷,從而得以應對挑戰。這讓很多企業開始意識到運營自有會員體系非常重要。
疫情期間企業法律風險控制
在第五場講座中,高通律所創始人、長久物流/金鴻控股獨立董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敬云川先生提出了疫情期間值得關注的三方面法律問題:合同履行、勞動用工和刑事責任。
第一,合同履行。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免責的條件是:1、疫情對合同履行的影響事實存在;2、疫情及其防控措施與不能履行合同義務具有因果關系;3、債務人沒有過錯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對給對方造成的損失。
第二,勞動用工。企業應支付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職工在治療和觀察期間的工作報酬。敬云川先生還分析了員工居家期間線上工作、放假或待崗的不同工資標準、企業與被確診、被隔離員工能否解除勞動合同,以及企業如何減免或延期繳納社保和公積金等問題。
第三,刑事責任。未按規定治療或隔離、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阻礙國家有關部門采取防疫措施、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防疫物資、哄抬物價等行為都可能引發刑事責任。
工業4.0時代的供應鏈變革
在第六場收尾直播中,隆基股份供應鏈管理中心總經理蔣東宇先生帶來了主題為“工業4.0時代的供應鏈”的分享。蔣東宇認為,在過去三十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供應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從“供應鏈的定義”、“供應鏈的功能”、“工業4.0時代的供應鏈”、“疫情帶來的挑戰”幾個方面展開分享。
首先,供應鏈的定義。根據SCOR模型,供應鏈概念涵蓋了采購、生產、配送、退貨和計劃等諸多環節,其中計劃是核心。
其次,供應鏈主要解決了三項問題:1、交付。企業要把東西給客戶做出來;2、成本。企業的產品方案要具有高性價比;3、資金占用。供應鏈要找到庫存、應付和應收三者的平衡。而供應鏈戰略最大的價值,是服務于業務戰略,給企業帶來不同于其他企業的差異化價值。
第三,工業4.0時代供應鏈數字化變革給企業帶來的機會,以及企業開展數字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他認為,供應鏈數字化將能夠為企業釋放額外30%的勞動力,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企業在開展數字化變革中,要注意三點問題:1、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應該是整個組織的轉型;2、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需要業務轉型、技術轉型和組織管理轉型的三方聯動;3、企業應根據ROI和實施難易程度,對轉型方案進行優先級排序。
最后,蔣東宇先生談到,此次疫情對供應鏈管理造成了一定挑戰,企業應首先明確風險點,再立即采取措施解決預期問題,盡量將影響降到最小。
外部環境本就千變萬化,這次突發的疫情,更是將這種不確定性放大。中國人民大學創業訓練營開放此次“穿越不確定性”公益直播課,旨在幫助創業者共克時艱,應對危機,尋找最優解。目前,疫情已經出現許多積極的變化,多地開始出現零新增病例,許多企業陸續開工。
我們相信,企業也將逐步走出疫情帶來的寒冬,“穿越不確定性”,在危機中磨練和成長,讓我們共同期待,那個摘下口罩,擁抱變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