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襲擊,讓這個本應平靜的寒假變得如此不同尋常。而校醫院的醫務工作者,用自己的真情、忠誠和擔當,守護這方精致的校園,守護校園內外師生。
主動請纓站在校園防控第一線
“組建校醫院應急小組,醫務人員在學校校門口進行發熱人員復檢,必須將疫情風險擋在校門外。第一梯隊,我上。”校醫院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王紅軍,在校園防控的關鍵時期,帶隊挺身而出。
疫情發生以后,中國人民大學醫院迅速制定防控疫情方案、成立由領導班子成員組成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置各工作小組相互配合。王紅軍在第一時間同大家商議制定工作方案,理順工作流程,確保防控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
王紅軍帶隊的應急處置小組駐點清華東路觀察點及東門應急處置中心,負責對進入校門的發熱人員進行篩查以及對學校健康觀察區的人員展開健康監測服務等工作,并負責校內及隔離觀察區醫療垃圾清運及消毒工作。王紅軍在隔離觀察點“建章立制”,確保防控工作到位。
原計劃在第一梯隊人員工作結束后進行崗位輪換,但為確保應急處置中心運行平穩,王紅軍繼續堅持帶隊,在校園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為守護校園的平安連續奮戰16天,用自身之軀打造學校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成為特殊時期的校園“守門員”,將風險擋在校門之外。
同時,為了緩解隔離觀察學生的心理焦慮,王紅軍堅持每日兩次和學生面對面問診代替上級所要求的電話巡診,詢問學生的飲食、身體及心理狀態,并做好觀察記錄,鼓勵學生克服內心恐懼,以積極的心態安心隔離觀察;對于有發熱情況的學生,更是給予更多的關心,隨時跟進病情進展。“這些孩子和我的孩子年齡都差不多,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我就替他們的父母照顧好他們,都跟自己的孩子一樣。”
聲聲感謝溫暖人心
王紅軍和醫院同事們在這個特別的假期守護著師生的健康安全,他們對學生細致周到的關心和照顧得到了隔離觀察的學生們發自內心的諸多感謝。
元宵節那天,田同學發來一段文字:“老師,想說一句你們辛苦啦。這些天老師們都很親切周到,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親眼看到各位老師的付出實在是很辛苦,給大家添麻煩了。作為湖北人也真心感謝全國人民的幫助和關照,希望疫情趕快過去,大家能一如往常地生活。祝老師平安健康,萬事勝意。元宵節快樂!”
離開隔離觀察區的同學還為王紅軍專門寫了一封信:
“紅軍老師:隔離疫情,不隔離愛,在這里的每一天,從每一次問候,每一天的體溫檢查中,都深深感受到了您和其他老師的關懷。……想告訴紅軍老師:您把我們照顧的很好,比在家還要溫馨舒適。……”
還有很多學生通過學院轉達對校醫院醫務工作者的感謝。這一句句樸實的感謝話語,在這寒冷的冬日給了醫務工作者無限溫暖。
不辭辛苦繼續投入戰“疫”
自進入隔離觀察區后,王紅軍始終堅守在崗位上。白天,他忙碌在健康觀察、預防性用藥、院感管理的各個方面;晚上,他堅持住在隔離觀察區的房間里。他說,“有醫生在,同學們會安心,隔離觀察區的工作人員也會安心,這是我們的責任”。他時刻照顧著的,是別人的情緒;他始終扛起的,是對風險的擔當。
按照隔離觀察要求,崗位輪換后,工作人員應隔離觀察14天。王紅軍作為輪崗工作人員,繼續在校內隔離觀察,卻不影響他每日“手機辦公”,修訂隔離觀察區制度、梳理應急中心工作方案等。在得知隔離觀察區人員已全部安全解除隔離,王紅軍隨即提出按規定解除其個人的隔離觀察,回到已離開20余天的家里,拿了套換洗衣物,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之中。
校醫院的醫生們在戰“疫”之余,也不忘關懷人大師生的其他困難,哲學院教授李秋零便表達了對牛紅麗醫師的衷心感謝:“抗疫期間,為校醫院、為牛紅麗醫師唱個贊歌。我自從有“三高”幸運以來,已常規服藥。但疫情發生,校醫院停止門診,囑慢性病用藥者可在其他醫院開藥回學校報銷,但我不愿在這期間到醫院蹭熱度。校醫院又推出離退休人員不便取藥的照顧方案,我又未曾離退休也不能跟進。因此之故,常用藥已用磬,但我未發一句牢騷,也未向任何人求援。而在這種情況下,校醫院的牛紅麗醫師卻給我發來短信(她知道我的電話號碼!),主動詢問我有什么困難,并表示可以為我配藥送至學校東西門的任一地方。感動之余,我于昨日與牛醫師約后到校醫院門口,牛醫師已配齊我需要的藥,從藥房取出并代我預付款給我送到。校醫院的一位醫師,平時不知要接待多少病號,特殊時期能想到我的常用藥接近用磬,并以特殊方法幫我代辦一切手續,實在令我感動。從牛醫師身上,我切實感到學校、校醫院的溫暖。為牛紅麗醫師、人大校醫院點贊!”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相信在如王紅軍、牛紅麗一樣的醫務工作者們的堅守下,在每位共產黨員對初心使命的踐行下,這場校園疫情阻擊戰,我們必將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