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校友”是中國人民大學貴州校友會發起的公益活動,旨在關注投身各行各業、為社會做出表率和貢獻的人大校友。近期 “尋找最美校友”活動以“脫貧攻堅中的人大人”為主題,重點關注扎根基層,助力脫貧攻堅的人大校友,同時推進與校友所在地的經濟和教育扶貧合作。
1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和貴州校友會組成走訪小組,從貴陽驅車500公里來到湘黔兩省交界的天柱縣。走訪小組此行的目的是看望脫貧攻堅一線的楊志銘校友,并與當地對接脫貧攻堅經濟和公益合作事宜。
楊志銘,侗族,貴州天柱縣人。中國人民大學2007級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本科生。2011年畢業后,楊志銘響應號召,作為選調生到天柱縣基層一線工作,現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渡馬鎮鎮長。
走訪小組在楊志銘的帶領下,首先走進天柱縣渡馬鎮甘溪村“合約食堂”圍著火塘促膝座談。楊志銘介紹,“合約食堂”是在政府支持下,由當地村民自主發起成立操辦紅白喜事的場地,不僅讓村民有了寬敞的活動場所,而且還起到引導文明辦酒、移風易俗的作用。合約食堂推出后,大大減輕村民經濟負擔,深受村民歡迎,立刻在四鄰八鄉得到推廣。
座談中,楊志銘向大家介紹渡馬鎮的脫貧攻堅情況。渡馬鎮位于天柱縣東部,12個村64個村民組地處偏僻,耕地分散,是該縣脫貧攻堅任務最艱巨的鄉鎮之一。2014年該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00余人,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往的渡馬鎮是眾所周知的“村寨偏僻,干旱嚴重,路爛難通”,楊志銘和他的同事們運用“五步工作法”,把產業發展“八要素”等作為作戰指導,不斷探索模式創新方法,立足本地資源,秉承“綠色渡馬花果之鄉”的發展理念,修通道路,對閑置土地進行集中管理,將農民轉變為農業工人。全鎮12個村形成以鳳柚、功夫菊、蔬菜等種植,以生豬、水產等養殖為主的農業產業,打造綠色有機無公害農業助推脫貧攻堅。
校友會副秘書長耿希繼給楊志銘帶來母校的問候和慰問品,并宣讀了人大信息資源管理學院致楊志銘校友的慰問信。信中對志銘校友扎根基層、服務家鄉的奉獻精神給予高度的贊揚,并鼓勵他繼續為脫貧攻堅和實現自我價值努力奮斗。貴州校友會副會長饒曉沐也向楊志銘轉達了貴州校友會的問候并贈送了禮物。
座談結束后,楊志銘帶領走訪小組參觀了渡馬鎮特色產品功夫菊茶加工基地、鳳柚產業基地及壩區蔬菜基地,介紹每個基地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計劃。貴州校友會向楊志銘了解了當地特色產品的產銷狀況,并表達參與當地產業扶貧工作的意愿。
走訪結束告別之時,楊志銘激動地表示,感謝學校和校友會的關心和慰問,學校沒有忘記我們,我們要用更加優異的工作成績來報答母校的關愛,不負母校的期望。楊志銘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精神也令走訪小組感動,期待楊志銘帶領當地群眾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再向母校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