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教育部首期“中外人文交流高級研修班”一行70余人到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開展研修活動。這是本期研修班交流參訪的唯一一家智庫。
研修期間,由教育部國際司人文交流機制辦處長毛冬敏主持,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王文以“中外人文交流進入高質量發展期——來自人大重陽的案例分享”為題,從智庫實戰層面的具體案例講起,分享了近年來重陽金融研究院在中外人文交流過程中的經驗及心得,并針對未來中外人文交流方面的挑戰提出應對之策。王文表示,中外人文交流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未來既要大膽開拓,又要扎實穩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自卑、不自負,堅持“斗而不破”的原則,巧用智庫力量深化交流合作,推動文明互鑒。他說,推動開放才能有助于未來更加自信地開展中外人文交流。
在中國教育發展方面,王文認為當前中美經貿摩擦對教育發展短期會造成沖擊,但長期來看,有利于倒逼中國高校自主教學與研究的發展,促進中國留學目的國的多元化、均衡化,也會有助于滿足未來中國對全球人才的需求。
隨后,研修班學員自由參觀了重陽金融研究院院景,就中外人文交流問題與人大重陽院領導班子進行了分組討論。王文和副院長周洛華、胡海濱,院長助理賈晉京、楊清清、莊雪嬌分別在三個分會場引導了相關討論。
“中外人文交流高級研修班”是由教育部搭建的中外人文交流實踐與經驗分享平臺,旨在通過研修和交流進一步提升各單位對中外人文交流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的認識和理解,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具備寬視野、高素養、強能力的高層次核心人文交流人才隊伍。教育部計劃自 2019 年起,每年舉辦系列“中外人文交流高級研修班”,面向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方成員單位、其他相關部委、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各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研修活動。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運營管理的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是目前教育部在國內高校設立的兩家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之一,自成立以來,為中美交流搭建起多個對話平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