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6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聯合特拉維夫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共同舉辦了主題為“探索古代中國”的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俄勒岡大學、田納西大學、北卡來羅納大學、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的近二十名教授和博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會議,就相關議題展開討論。
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吳洋、外方院長郭志松(Asaf Goldschmidt)和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主任石熬睿(Ori Sela)參加會議并致辭。吳洋表示,中國和海外的漢學研究有著不同的視野和理路,通過舉辦這樣的學術會議能夠促進雙方、特別是青年學者間的互相理解與交流,不僅有利于“中國研究”的國際化,也有利于本土“中國研究”走出去和國外“中國研究”走進來。郭志松稱本次活動是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的又一個學術成果,也是今后繼續努力的方向,盼望以后繼續通過這樣高水準的學術活動加強中以的交流與合作。石熬睿表示很高興看到中國人民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間的交流更加頻繁,也希望今后繼續擴展共同研究的領域,加深合作。
(特大孔院以方院長郭志松致辭)
(特大孔院中方院長吳洋致辭)
在會議期間,以色列著名漢學家、特拉維夫大學前教務長、教授委員會委員謝愛倫(Aron Shai)參加討論。作為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作為特拉維夫大學博士答辯委員會的委員,謝愛倫針對博士生論文寫作進行了專門發言,他表示,合格的博士論文必須要具備三點,即:“問題意識”“批評精神”和“學術貢獻”,他還鼓勵博士研究生大膽質疑與批評,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觀點與新認識。
本次會議分為五個版塊,主題分別是“稀見文獻中的清史”“清代中國的武術與民間宗教”“從戰國到民國的觀念史”“邂逅鐵路”“邊疆與交界地區的風景變遷”。
本次青年論壇的參與者兼有東西,前輩教授與青年學者濟濟一堂,對“中國研究”各領域展開討論,對于開拓國內相關研究的視野和向國際學界發出中國聲音都具有促進作用。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會推動這一論壇繼續舉辦,也希望通過舉辦類似活動繼續促進中國同世界的學術交流。
(中國人民大學參會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