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4日,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一日中國”系列講座活動。本期活動分為“語言、社會、移民、教學”四大板塊,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對當今中國的社會概況以及人文風貌進行概述,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打開新的視野。
日內瓦大學孔院外方副院長謝紅華(Grace Poizat-Xie)就“語言”板塊進行講座。漢語作為獨特的文字符號,不僅體現著中國智慧的博大精深,而且承載著華夏民族的文化根脈。謝紅華以中國古代歷史著作為切入點,從漢字的歷史演變以及發展過程,漢語詞匯的構成及釋義,普通話的運用和推廣,漢語著作的翻譯與認知,以及中文目前在全世界的影響領域和地位等,多方面、多角度、系統而詳細地對漢語這門語言進行了深入闡述。她介紹了孔子學院對于漢語推廣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播所做出的努力。日內瓦孔院作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語言文化和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為該地區民眾學習漢語、認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
日內瓦大學孔院博士生梁定遠(Pierrick Porchet)就“社會”板塊進行講座。梁定遠以“當今中國社會的社會交流方式”為題,結合自己在中國生活的經歷和見聞,從中國的姓氏文化、家族門第觀念、傳統節日、風俗習慣以及中國傳統武術的傳承等各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國傳統思想和意識形態以及當今中國的社會交流方式。他還從傳統經典文化的角度深入解析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以及社交方式和表現,引導講座參與者全方位地認知中國社會和了解中國人的思維觀念和處事方式,并理解當今中國的社會現象。
日內瓦大學孔院博士生夏歐贊(Ozan Sahin)就“移民”這一板塊進行講座。夏歐贊以當今中國社會的流動人口為主要議題,介紹了當代中國的人口流動情況,特別是從農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動現象,并深入剖析了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和社會背景。中國的人口基數巨大,人口的流動促進了不同地區的文化融合,改變了一些地區的人口結構,對于社會的變化和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他還介紹了當代中國人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將中國社會與歐洲社會進行對比并分析,引導參與者了解中國的具體國情并感知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的差異。
瑞士日內瓦州政府公共教育處教師李大龍(Daniel Loureiro)就“教學”板塊進行講座。他介紹了其所在學校的中文教學情況,包括漢語教學的對象、目標、以及教學效果等要素。隨后,他介紹了幾種全面了解中國社會和語言文化的有效途徑,主要涉及人文社科、歷史政治、哲學社會等方面。他表示目前就教育領域而言,瑞士日內瓦州政府公共教育處與中國教育系統已經建立了部分合作關系。他希望在未來的交流過程中,雙方可以在教育領域深化合作、努力拓寬教育渠道、建立更多的教育交流項目,為促進中瑞教育和文化交流搭建有利平臺。
各位參與者表示希望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今后可以舉辦更多的相關活動,涉及更多的主題板塊和探究領域,以便當地民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