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適配?如何全鏈條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源源不斷培養輸送棟梁之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對構建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有關工作作出部署。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連接點,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高校是黨和國家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大學生就業工作是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回應人民關切的重要體現。中國人民大學始終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以服務國家需要為導向,切實做好這項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走好人民大學就業育人的新路。
中國人民大學始終把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學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全員協同促就業行動、戰略伙伴拓展行動、先鋒人才發展行動、就業能力提升行動、人才供需適配行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2024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先鋒人才啟航大會暨就業實習實踐基地授牌儀式。)
以就業促進教育供給側改革 持續提升服務國家需求能力
“就業質量是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試金石’,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是高質量就業的基礎條件。”
4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2025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會召開。校長林尚立表示,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畢業生就業質量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成效的檢驗。我們必須把培養國家戰略急需人才的工作落腳點,放在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上,進一步推進人才供給對現代化建設的引領力和適配性。黨辦的大學、人民的大學應當著力培養政治立場堅定、研究能力突出、實踐本領過硬、創新精神充沛的新時代先鋒分子。
就業工作是系統工程,包含培養供給—就業指導—求職招聘—幫扶援助—監測評價—支持保障全鏈條。在人大,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互為支撐,共同構成了高質量就業服務的完整體系。
在這樣的體系支持下,學校加強關鍵急需領域人才培養,建立縱向本碩博貫通、橫向多學科交叉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耕治國理政、學術領軍、經世濟民、科技突破、全球治理五類人才方向。
每年,8000余名人大畢業生主動投身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責任擔當。
以全周期生涯教育全方位賦能學生職業發展
“每一位大學生都值得擁有燦爛的未來”,這是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周文霞投身職業生涯教育這一事業的初心。她深耕職業生涯教育領域數十年,并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課程教學賽道總決賽中榮獲全國金獎。
(周文霞和畢業生在一起)
“生涯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活動,不僅僅是生涯課程,更是貫穿人才培養全周期的全方位活動”。早在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就成立“職業開發與管理”教研室,是國內高校職業生涯教育領域的先行者。16年來,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生累計超過3萬人次。
學校持續深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改革,打造課程筑基、實訓賦能、賽事提升、研教合一、校院協同模式,帶領學生探索人生價值、啟迪職業智慧。
在人大,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職業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學校、書院、學院提供的職業指導活動。
“堅持讀書、堅持運動、堅持交流、堅持寫作、堅持奉獻。”財政金融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李逸飛在筆記本上,記下了“LEAD”導師反復強調的5個堅持。如今,這已成為她的職業信條。人大校友、《中國新聞》報原創部總監劉軍自2024年開始擔任“LEAD計劃”導師,她感慨道:“看著學生從‘我能做什么’到‘我想成為誰’的轉變,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LEAD”計劃(學生職業生涯引領計劃)是以“職場導師制”為特色的就業指導品牌項目,在人大已持續開展了10年。數千名像李逸飛這樣的學生從中受益。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本科生聶婧在剛剛落幕的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獎,在她看來,“職業生涯規劃不是靜態的路線圖,而是動態的成長指南”。學校的引導與堅實支撐,讓她更有信心和熱情去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
(聶婧參加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全國總決賽)
財政金融學院2024屆碩士畢業生秦天畢業后入職財政部,在“先鋒人才啟航營”的經歷令他受益匪淺,“參訪調研中看到‘院長議事廳’時,我更加明白做好基層治理,需要和人民群眾手拉手、心連心。”
(2024年中國人民大學先鋒人才啟航大會)
“我的offer背后,是母校的‘超強輔助’!”統計學院2025屆碩士畢業生林茹曦在畢業季手握數個滿意offer,她的秘密武器是學校智慧職業發展中心平臺的“AI模擬面試系統”——“每次面試前,AI會從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等維度給我打分和解析,連‘微表情管理’都能復盤!就像有個資深HR一對一輔導。”
擴容實習實踐“蓄水池” 匯聚崗位資源“強磁場”
如何破解應屆畢業生“從家門經校門到單位門”“有學歷沒閱歷、有經歷沒經驗”的短板?人大已建起百余個實習實踐基地,涵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知名企業等。
自2012年起,學校每年寒暑假開展“知行合一”等就業實習實踐項目,有組織地為同學們提供實習實踐機會。
國學院2023級碩士生肖清三曾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委黨史工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實習,跟隨一批躬耕黨史研究與地方文化的基層工作者的腳步,他真正理解了何為“紅色故事的講述者、地方文化的挖掘者和社會變化的記錄者。”
充足的崗位供給,寬廣的就業空間,是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必要條件。
在2025年春季金融專場就業暨實習雙選會上,32家金融行業優質用人單位HR與同學們進行了充分且深入的交流。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經理程紫煜對人大畢業生贊賞有加:“能夠看出同學們對求職準備充分,而且專業素質能力非常扎實。”財政金融學院2025屆碩士畢業生趙秦藝說:“雙選會崗位豐富、質量高,與我所學專業和求職目標特別契合,感謝學校和學院提供的寶貴機會。”
除了專場宣講會、綜合性大型雙選會,學校每年還組織十余場“一院一會”精準對接招聘活動,以及分行業、分學歷層次、分地域等“小而精、專而優”的專場雙選會,全力匯集優質校招崗位,滿足不同學科、不同學歷畢業生的需求。
“一站式辦理就業手續,24小時不斷線服務”,這是“人大就業”向同學們作出的承諾。“貼心、及時、到位”,這是畢業生同學對就業服務的點贊。
“母校效率就是高!祝您小年快樂。”商學院畢業生韓同學在寒假及時收到手續辦理回復后,發來感謝郵件。
“感謝您的及時幫助與高效反饋,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祝您工作順利!”2025屆博士畢業生劉同學在感謝信標題上還特別加上了小紅心。這樣的郵件在就業工作郵箱里已塞了上百封。
(人大就業工作郵箱中收到的感謝回復)
“畢業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學校設立“揚帆助航基金”、開展心理減壓團輔,確保就業幫扶有真招、暖人心、見實效。帶著“扶上馬,送一程,服務三年,關愛一生”的理念,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每年都會到各地看望基層工作的校友,送上母校的關懷和溫暖。
如今,智慧職業發展中心平臺已專門設置校友端,畢業后,校友從在學期間的服務接納者轉變為資訊供給者、指導支持者,成為學校就業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
從職業規劃的第一次探索到offer收割的最后一戰,從模擬面試的緊張復盤到基層實習的歷練成長,在中國人民大學每一個關于未來的夢想都被認真對待,“讓每一份才華都有舞臺讓每一個夢想都扎根土壤”。
如今,8000余名2025屆畢業生正奔赴山海,有的在學術前沿攀登高峰,有的在基層一線書寫青春,有的在全球舞臺發出中國聲音,他們的足跡是人大高質量就業服務最生動的注腳。
下一站,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