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深化教師國情研修和社會實踐工作,8月15日—8月20日,黨委教師工作部組織17名青年教職工赴浙江開展“讀懂中國”社會調研活動。
鑒往知來、以史育人。在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浙江嘉興,調研團來到南湖革命紀念館,深刻領悟紅船精神。調研團參觀了《紅船起航》主題展覽,重溫建黨歷史,探尋黨的初心使命,接受精神洗禮。隨后,調研團在紀念館廣場重溫入黨誓詞,強化黨紀錘煉。
法苑耕耘,師者本色。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高銘暄先生是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法學家,2019年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調研團來到玉環市高銘暄學術館,在講解員的講述下,深入了解高銘暄先生豐碩的教書育人成果、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對新中國法治事業的卓越貢獻,體悟高銘暄先生作為“大先生”標桿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品格和師德師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的重要指引。調研團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和魯家村,探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路徑,感受鄉村治理發展的美麗蝶變。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調研團來到余村,實地走訪村落,了解余村從工業村、污染嚴重村到成為全國文明村的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在余村,調研團與余村原黨支部書記、“改革先鋒”鮑新民交流座談,進一步學習“余村經驗”,感悟“兩山”理念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魯家村在“兩山理念”的指導下,由一個“破舊不起眼”的小山村,發展成為中國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調研團在魯家村參觀了兩山學堂和安吉黨員使命教育館,認真學習了魯家村在黨建引領下,開創的“公司+村+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及“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的先進發展經驗,對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及美麗經濟的生動實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經過20余年的發展,“千萬工程”范圍不斷延展、內涵日益豐富,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
杭州梅林村作為“千萬工程”的源起地,是浙江省未來鄉村、杭州市數字鄉村建設的樣板村。調研團通過視頻了解了“千萬工程”的迭代升級和梅林村作為先行者的實踐探索。在走訪美好生活中心和智慧醫療服務站的過程中,調研團實地感受梅林村以數字化為依托的“千萬工程”樣本打造路徑,未來鄉村的氣息撲面而來。梅林村黨委書記楊燕江在與調研團的座談中,詳細介紹了梅林在文化建設、科技發展和產業布局方面取得的成就,調研團在交流中深入了解當地在社會治理、村史梳理和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走進杭州橫一村,調研團首先參觀了鴨棚咖啡——由鴨子養殖地改造而成的咖啡館,這是橫一村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的一大特色。調研團在村中實地走訪,親身感受村中的三大經濟發展抓手——“柿子”“稻子”“院子”。而后,通過展示館工作人員的講解,調研團詳細了解橫一村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的實踐,體會村子“從賣糧食到賣體驗、從賣柿子到賣風景、從賣產品到賣產業”的共同富裕創新理念的發展歷程。
“因地制宜”是“千萬工程”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則。在玉環,調研團實地感受了“千萬工程”在海島的實踐圖景。來到東沙漁村和雞山島,調研團通過參觀走訪和聆聽講解,了解到當地根據自然稟賦做差異化設計,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打造具有吸引力的IP,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改善鄉村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過數天的實地調研與學習,參加活動的教職工們通過追尋紅色足跡和大先生印記,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師者楷模精神品格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在村與村之間行走,體會和學習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的集體智慧和寶貴經驗,強化了扎根中國大地、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的信念。
文學院副教授丁健表示:“這次‘讀懂中國’浙江調研活動不僅讓我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覺悟,也加深了我們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理解。高銘暄先生勤勞為學、德潤后生的教研之路為我們后輩教師樹立了榜樣,我們要仰其高、承其志,擔當起立德樹人的使命,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培養和輸送優質人才。”
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副教授祁天嬌表示:“借助這次‘讀懂中國’之行,我們在浙江看到了美麗中國。從鄉村看城市、從浙江看中國,此行堅定了我作為青年教師把科研做在祖國大地上的決心,我也將在日后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堅持研究中國問題、總結中國經驗、探索中國模式、講好中國故事。”
期刊管理中心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呂聰聰表示:“跟著調研團深入走訪了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余村,浙江省‘千萬工程’源起地——蕭山梅林村,參觀了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和‘人民教育家’高銘暄學術館,不僅加強了黨史教育和黨性修養,還直觀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