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3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關工委聯合外國語學院關工委舉辦宣講活動,邀請外國語學院原院長、原院黨委書記張勇先就“文化自信和語言自信”作專題講座。
中國人民大學關工委副主任陳岳參加并講話。他表示,成立關工委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項制度性安排,是我們黨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創新。關工委是黨組織的得力助手,30多年實踐證明,學校關工委在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成立延河銀齡宣講團等五個老同志發揮作用的工作平臺。此次活動正是希望能夠充分發揮老同志的專業優勢,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關工力量。
張勇先以鮮活生動的語言分享了他從上學到工作,直至退休后赴家鄉支教中發生的45個令人印象深刻小故事,充分展示了他深沉的家國情懷和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教育家精神。張勇先2019年退休后投身家鄉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支援基礎教育。作為鄂爾多斯市督學、杭錦旗中學教育教學專家顧問、支教教師,他發揮英語教學和研究專業優勢,為努力提高地區教育教學水平作出了突出貢獻。講座中他積極引導同學們要堅守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努力成為黨和國家亟需的既有家國情懷又具國際視野及專業素養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報告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風趣幽默,贏得大家的陣陣掌聲。
外國語學院2021級本科生毛羽悅澤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英語無疑是必要的,但我們更應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學習英語并不意味著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是要在理解和借鑒的同時,自信地表達中華文化。在國際交流中,我們要善于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
外國語學院2021級本科生陳樂琪表示,語言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乎個體在國際交流中的表達能力,更反映了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可與堅守,在對外交流時,我們應珍視母語的獨特表達,避免生硬迎合,通過精準的翻譯和富有文化深度的解釋,使世界更全面地理解中國文化。
學校關工委秘書長楊海燕主持講座,杭錦旗中學師生代表、外國語學院黨團學辦公室負責同志、全校學生約500人參加講座。
2022年6月,為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和紅色校史教育,引導學生賡續紅色血脈,立志聽黨話、跟黨走,學校關工委成立了延河銀齡宣講團,成員均由退休的老教師和老專家組成,幾年來,圍繞立德樹人中心任務,延河銀齡宣講團積極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個人專業,在主題講座、校史研究、新生入學教育、文化育人方面,充分展現銀發力量,奮力書寫關心下一代工作新篇章。未來中國人民大學關工委會將繼續搭建好平臺,引導更多老同志加入關工隊伍,為培養強國建設優秀人才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