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培養堪當時代大任的復興棟梁和強國先鋒”專題研學活動舉辦,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百精出席研學活動。
胡百精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為中國人民大學闖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指明了方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不斷深化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全面促進學校立德樹人高質量發展,大力培養堪當時代重任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胡百精就進一步抓好學生課堂教學、做好學生社會實踐、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講好校史校情故事、開展學生成長評價與發展追蹤等工作提出要求,強調要把研討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具體行動,要開展好中國人民大學新時代“先鋒闖將”培育工程,從“發現”“塑造”“養成”理解人才培養,堅守大學的根本。
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張曉京圍繞“夯實理論基礎 扎根中國大地 培育面向未來的優秀人才”提出對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思考,表示人才培養要返璞歸真,重視經典著作的研習、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關注求真務實的學風建設。
教育學院教授李立國就“大國崛起、大學建設與‘大寫的青年’”為主題分享高等教育與“接班人”培養的關系及啟示,認為要通過評價機制、資源配置方式與治理改革構建起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現代化人才培養體系。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趙淑梅圍繞“從革命先鋒到強國先鋒”梳理了不同歷史階段黨對青年的要求,表示要結合黨的歷史深刻把握新時代青年的“先鋒”作用,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的重要意義。
博物館館長賈鐵英就如何傳承中國人民大學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對如何做好新時代校史教育提出建議,表示要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尋找人大人的精神坐標, “見人、見事、見精神”續寫紅色校史。
學校團委書記丁莉婷圍繞創新學生社會實踐體系,認為要把握“希望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的內涵,將“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社會實踐體系的全要素、全流程、全系統和全邏輯,通過實踐育人體系培養一批心系人民、扎根中國大地的建設者。
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鄧暉結合“紅船領航”計劃黨員先鋒營十年來的經驗總結,認為要在學生軍訓和大學生征兵工作中弘揚陜北公學軍政結合育人傳統,講政治、抓思想、接地氣、重效果,培育“復興棟梁、強國先鋒”。
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晰認為,人民大學在公共藝術教育上有著厚實的校史沉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完善課程體系、完善機制保障、發揮社會價值,走出一條人大特色的公共藝術教育的新路。
教育學院青年教師吳秋翔圍繞教育評價改革,從教育增值評價、教育效能評價、教育個性評價、教育選擇評價、教育一致評價等方面提出如何通過評價體系改革“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主持工作)楊子強主持活動。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務處、招生就業處、校團委等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研學。
(責任編輯:劉曉陽 張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