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哲學院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國人民大學委員會在《求是》雜志發表的署名文章《堅定不移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哲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臧峰宇主持,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行政黨支部書記、學生黨支部書記參會。
學院黨委副書記張鵬舉表示,要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賡續紅色血脈,心懷“國之大者”,深刻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霄表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是對中國人民大學的要求,也是殷切希望。哲學可以首先構建一個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結合為基礎,吸收西方優質的哲學思想為資源的自主的思想體系。
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王宇潔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堅定教育自信,同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未來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堅持“中國特色”作為爭創“世界一流”的前提和保障,把追求“世界一流”作為堅持“中國特色”的目標和動力,在改革創新中推進“世界一流”與“中國特色”的內在融合。
教師黨支部書記歐陽謙表示,對于哲學學科來說,做到“獨樹一幟”就要扎根中國大地,落實到中國的現實問題上,形成對現實的關注。中國社會問題、中國歷史問題不是概念的空轉,扎根中國大地就要把理論研究和教學與回答中國問題結合起來。要實現“獨樹一幟”,還要有研究形式上的創新,形成跨學科的研究視角,以及團隊研究的集體效應。
教師黨支部書記楊武金表示,西方的思維邏輯總是強調非此即彼,中國文化的思維邏輯則在肯定非此即彼的同時又強調亦此亦彼,強調文化的和諧共生,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重要精神,是需要我們去研究和弘揚的,需要我們在其中取得重要成果并發揮作用。
教師黨支部書記溫海明表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立足中國的哲學,包括中國傳統哲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再整合西方優質文化資源。要在比較哲學的語境當中,突出中國哲學對世界的影響力。我們要從過去幾百年西方引領世界,過渡到將來中國引領世界的時代,要提前做好文化和思想建設工作。
黨委委員、工會主席郭清香表示,哲學院每年培養200多名畢業生,哲學院教師在全校范圍內開設選修課、必修課,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大批學生。作為從事一線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一定要牢記教書育人的職責,努力以大先生標準要求自己,為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交出自己的圓滿答卷。
教師黨支部書記張文良表示,只有堅定政治方向、堅持“中國特色”,人民大學的發展才能行穩致遠。只有追求“世界一流”,才能具有博大的胸懷和全球視野,永不停步。為此,人民大學應該參與國際學術大循環,在與世界學術的交流互動中,完成中國學術的現代化轉型,在世界學術舞臺中扮演重要角色。
黨委委員、教師黨支部書記常晉芳表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我國的重要教育戰略,是今后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走出一條新路,其首要問題是深刻全面理解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的辯證關系。站在新時代的潮頭,在傳承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近代以來革命文化、學習借鑒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和底氣,走出一條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華大地、服務中國人民、邁向世界一流的新路。
黨委委員、團委書記楊瀾潔表示,人民大學要做國家的大學,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國家發展需要,哲學院具有這樣的歷史傳承和學科力量。比如“愛國宗教界人士”研修班,倫理學和宗教學兩個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一直積極為國家科研戰略建言獻策。“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這一點要求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最高政治原則,堅守人民立場,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引導學生立志把所學的哲學理論最終落地,服務人民。
行政黨支部書記單逸群表示,作為哲學院行政崗位工作者,將深入學習《堅定不移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認真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嚴格落實學校黨委的指示要求,努力提高政治站位,持續提升業務水平,做好本職工作,為學院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為建設“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貢獻力量,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學生黨支部書記熊婉吟、王碩、唐解云也依次發言交流學習體會。
臧峰宇在主持時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堅定教育自信,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加強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建設,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中國和時代為觀照,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根據工作部署,哲學院黨委將通過黨課、主題黨日等多種方式,帶領各黨支部學習《堅定不移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推動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圍繞責任使命凝聚共識,把握重點工作實干擔當,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張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