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對思政課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等作出重要論述,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高等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以及對中國人民大學發展的親切關懷。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經濟學學科建設應著眼于解決時代變革所面臨的理論與實踐層面的重大問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重點圍繞以下五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為誰培養人”,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才培養導向。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明確以人民為中心謀求經濟發展和扎根中國大地解決現實問題的經濟學教育方向。引領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從而真正踐行“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
二是“培養什么人”,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實踐者與理論家。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構建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的理論體系、知識體系、教材體系以及人才培養體系,造就一批具備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熟練掌控現代分析工具、創造性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國際國內問題、創新性闡述人類發展理論框架的經濟學棟梁之才。
三是“怎樣培養人”,要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融合。要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借鑒吸收現代經濟學理論成果及新一輪產業革命技術成果,加強對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區塊鏈、數字經濟等多學科技術的理解與運用,開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與經濟轉型”等重大問題研究,引領青年學子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歷程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
四是“誰來培養人”,要造就“經師”與“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傳承“人民教育家”衛興華教授守正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和堅持人民立場仁愛學生的偉大品格,建成“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教師和思政工作隊伍,實現人才培養的學理性與政治性、時代性與實踐性、知識傳授與價值傳遞、課程教學與人格養成相統一。
五是“抓好后繼有人”,以紅色歷史文化滋養當代青年深厚底蘊與胸懷品格。要把“昨天的黨史”“今天的發展”“未來的形勢”融入專業學習教育和常態化黨史學習教育,利用學科優勢培養當代青年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引領青年群體樹立正確的黨史觀,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積極探索總結中國特色經濟發展的歷史路徑與模式經驗,在全球治理新格局中更好發揮中國青年引領作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傳承紅色基因、堅持人民立場、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培養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復興棟梁和強國先鋒,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李佩潔,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原文刊發于《中國教育報》2022年5月24日第10版)
原文鏈接:[中國教育報]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經濟人才
(責任編輯:劉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