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
這一回,他走進思政課堂,同青年學生們一起就座,傾聽講授并參與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2020級碩士生王曈曈激動地說,當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立德樓思政課智慧教室,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總書記面帶微笑,坐在了王曈曈的身邊。
當時正在上的,是本科生的思政必修課“思想道德與法治”。在中國人民大學,這門課采取了大班教學與小班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小班研討會邀請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參加。大家圍坐在課桌旁,就“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主題開展研討。
“總書記聽得很認真,聽老師的授課、聽同學們的發言。”王曈曈說,“他坐在我們中間,這位特殊的‘同桌’非常親切。”
授課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易播放了視頻《陜北公學》,帶領同學們回顧“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陜公”的紅色歷史,重溫人大人心中的延安精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本科生薛思齊的座位,緊挨著總書記。他說:“這種形式的研討課,小課堂和大實踐相聯系,課堂學習與解答青年的人生疑惑相契合、與青年的人生規劃相連接,更能夠入腦入心。”
認真聽完同學們的提問與發言,習近平總書記也參與進熱烈的討論中,勉勵同學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
“總書記的講話史論結合、指導現實,讓我知道了思政課應該怎樣去學、怎樣講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怎樣用徹底的理論去說服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本科生高嘉潞聽得心潮澎湃。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第一站就來到思政課堂,這體現了他對思政課的高度重視。他親身參與到課堂中,一方面考察了我們能不能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另一方面更是率先垂范,為大家上了一堂鮮活的思政課。”王易說。
走出課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學校博物館觀看校史展,詳細了解學校歷史沿革、建設發展和近年來教學科研成果等情況。
“總書記始終立足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江山永續的高度,思考黨創辦和建設新型高等教育的意義和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長賈鐵英說,“作為一個博物館人,要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充分弘揚人民大學的紅色校史;作為一名‘80后’,我會通過自己的工作,讓更多比我更年輕的后輩了解和傳承這份紅色基因。”
博物館前的廣場上,名家云集。期頤之年的人口學家鄔滄萍、95歲的中國新聞史學專家方漢奇、耄耋之年的哲學家張立文……
看到大家身體健康、精神矍鑠,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高興。他同老教授、老專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師代表親切交談,希望中青年教師向老教授老專家學習,立志成為大先生。
“這是我時隔10年又一次在校園見到習近平總書記。”鄔滄萍教授追憶往事、暢想未來。“習近平總書記來過中國人民大學多次,每一次對學校都關懷備至。作為老教師,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做好傳幫帶工作,用這些年積累的經驗幫助培養青年教師骨干。”
紅色文獻是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其中主體是我們黨在革命年代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所形成的圖書資料,是十分寶貴的紅色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史上的相關人物、著作等情況都非常熟悉,可謂如數家珍。”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劉后濱說,從不同譯本的《共產黨宣言》到黨的領導人早期著作,再到珍貴的古籍善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圖書館看得認真、問得仔細。
世紀館北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同師生代表座談。
“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94歲的刑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高銘暄發了言。他說:“總書記對教育事業充滿關懷,他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這正是我們一代代人努力的方向。”
環境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王玥參加了座談,離總書記只有五六米遠。
“‘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殷殷期許。我明年即將畢業,我要把自己的專業能力同黨和國家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對祖國對人民的情感融匯在事業追求中。”王玥說。
原文鏈接:[新華社]“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人民大學回訪
(責任編輯:何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