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月25日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4月25日晚,文學院組織師生黨員以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第一時間收看新聞聯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
4月26日上午,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校黨委于逸夫會議中心第一報告廳召開全校干部師生大會,文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及部分師生代表在人文樓線上參與學習。
5月5日,文學院團學系統開展線上線下專題學習會,各班團支部書記以及團學組織負責人和學生骨干參與學習。大家圍繞總書記的講話,就“新時代團學組織和團學干部如何發揮強國先鋒的模范帶頭作用”等內容交流學習體會。
5月7日,文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線上召開專題學習會議,集體學習、深入研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大家把學習擺進去、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個人擺進去,紛紛表示要守護好、傳承好中國人民大學的光榮傳統與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奔跑,創造更加優異的成績。
文學院各黨團支部熱烈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師生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并結合自身專業、學習工作情況分享各自的理解感悟。
文學院教授楊慧林表示,有幸參加4月25日上午的師生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這既是對陜北公學以來“黨辦大學”的深刻總結,也是“中國理論、中國思想”和“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之鮮明闡發。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這特別要求我們力戒膚淺、空疏、跟風的積習,力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
文學院教授孫郁表示,如何建立我們自己的教育模式,如何培養新一代的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做了深入闡釋。作為普通教師,在學校的工作中,要牢記自己的責任。具體到自己的本行專業,就是教好文學史,讓學生了解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發展,讓年輕一代懂得歷史發展的過程。學術的發展,仰仗數代人之努力。這來自對于傳統文化的研讀,對于域外文化的習得,還有對時代難題的回應。我周圍的許多老師,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他們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要珍惜這個傳統,并不斷面對新的挑戰。學術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我們當扎扎實實工作,不斷追問著,不斷耕耘著,為振興中華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文學院教授劉小楓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歷史感,他談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的辦學歷史。這所源自延安的大學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把舊中國帶向新中國的艱辛歷程,承擔著新中國的歷史使命。總書記十分重視高等教育事業。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一方面要繼續發揚科技興國的精神,另一方面必須重視品德教育。其中,品德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百年奮斗的歷史中所展現出來的政治德性。中國共產黨人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他們身上的政治品德與中國傳統的古典德性一脈相承,是共產主義精神與偉大的儒家德性在現代世界大歷史中耦合的結果。因此,我們的品德教育應該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德性傳統與三千年儒家文明傳統的合璧。
院長、黨委副書記陳劍瀾表示,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我有幸參加師生座談會,現場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深感振奮,備受鼓舞。總書記在講話中回顧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光榮歷史,高屋建瓴地為如何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指明了方向。總書記強調,我們要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我們將始終牢記這一方向,認真學習、深入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中文學科的特點,努力處理好“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的辯證關系,進一步調整學科建設目標,優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資源配置,重點支持“三古”(古代漢語、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學科的發展,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等各方面持續用力,努力在一流學科培育過程中充分展現“獨樹一幟”的人大特色。
黨委書記顏梅表示,文學院發端于延安,是中國新文藝孕育和發展的搖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院黨委將把振奮和激動之情迅速轉化為學習好、闡釋好、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強大動力,引領全體師生堅守人大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底色,堅定扎根中國大地的辦學特色,在傳承發展紅色基因中走出一條建設一流人文學科的新路。具體來說,要從四個維度上好四門課。一是把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持續推動“黨風、師風、學風”一體化建設,上好黨建引領課;二是要把賡續紅色血脈與學術史、學科史、學院史的發掘、整理和研究結合起來,建構“獨樹一幟”的自主的知識體系,上好中國語言文學的大思政課;三是充分發揮學院教學名師、師德標兵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既精通專業知識又涵養德行的、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上好教師隊伍建設課;四是激勵同學們踐行“青春向黨、不負人民” “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的誓言,培養黨性、德性、智性、詩性兼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上好“立德樹人”基礎課。
黨委副書記胡玲莉表示,當總書記步出世紀館北大廳,廣場中的人大學子瞬間點燃了熱情,“總書記好,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總書記好,青春向黨,不負人民!”呼喊聲掌聲歡呼聲山呼海嘯不絕于耳。青年工作是我所從事的,也是我所熱愛的。幫助新時代的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是青年工作的任務和使命,光榮而艱巨。
副院長陳奇佳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對人大師生提出了諸多殷切期望。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人大應該有一種特殊的歷史責任,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作為人民大學的任課教師,應該結合自己的科研與教學,將傳承紅色基因與課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如在本人承擔的《文學理論》課程中,要更加突出新時代文藝精神、黨的意識形態對藝術創作的重大指引作用,要更緊密地結合百年來紅色文藝的經驗來思考文學創作的某些基礎性問題。
副院長楊慶祥表示,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在學科體系、學術話語方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體系,參與全球的思想交流和思想對話。文學是創新的母機,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建構中國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以這次視察和講話為激勵,培養更多的文學專門人才,創造出更富有民族特色和世界視野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深度參與建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思想工程。
副院長陳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令我明確了教學科研工作中必須保有并珍視的“三心”。一是“熱忱之心”。對于人才培養,總書記指出,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無論教授什么課程,不管面對怎樣的學生,只要付出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學生雙倍的尊重、感激與回報。二是“赤子之心”。對于科學研究,總書記強調,希望中青年教師向老教授老專家學習,立志成為大先生。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研究方法和理論也在不斷更新,但做學術的“初心”與“恒心”是不會變的,學術的基本要求與原則也是不會變的。三是“紅色之心”。對于人民大學,總書記強調,應當傳承紅色基因,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人大師生的自覺追求。作為人大的教師,不僅必須助力于人民大學“紅色基因”的賡續與傳承,而且應當使自己的研究不斷向“人大特色”靠攏,力爭做一名優秀的“人大人”。
2018級博士生高云霄表示,總書記重要講話令我格外地鼓舞與感動。作為學生,以自己所學擔時代賦予的重任,既是職責又是本分。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既是鼓勵又是囑托。希望自己能在人生的每一個節點都踐行總書記對我們新一代青年人的殷殷關切,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的呼聲。青春向黨,不負人民!
2020級博士生向浩源表示,五四青年節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學校考察調研。我深切體會到了總書記對人民大學的重視,對人大師生的期許和寄托之深。作為青年學生,特別是在高校里從事文藝理論學習的博士研究生,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同時明確自己身上承擔的責任,扎根中國大地,賡續紅色血脈,立志民族復興,在專業領域中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在諸如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學研究等方面做深做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添磚加瓦,不負總書記所托,不負黨和人民所托。
2019級碩士研究生謝久勝表示,總書記在講話中說,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新路,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要注重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就個人理解,這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與中國傳統經典相結合,在傳承中繼承,在經典中開拓。在中國傳統學術中,有清一代之學術成就,其一即古籍保護,這充分彰顯于對于歷代成果的輯佚、校勘、訓詁等之中。今天總書記在參觀圖書館時特別強調古籍保護,時異而同心,這亦是中國傳統經典研究之重要內容。作為一名人大青年學子,一名文學院學子,在青春的賽道上努力奔跑,就當以兩大經典為基,勤學篤實,奮勇爭先。
2020級碩士研究生王景浩表示,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為學校、為師生指明了前行的方向,鼓足了拼搏的斗志。總書記十分重視中國人民大學優良的紅色傳統。中國人民大學自誕生以來,就傳承著不可磨滅的紅色基因,擔任著賡續紅色血脈的重任。我們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奮進在時代前列。“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在社會主義新時代,成為“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的責任落在了我們肩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我們要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在心中牢牢生根發芽,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
2021級碩士研究生崔一珂表示,能夠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我倍受鼓舞。總書記重要講話使我們清醒認識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人民,了解社會,才能擔當好民族復興這個時代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交織的復雜形勢下,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必須認真思考青春在哪里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的問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接力棒已經握在年輕一代的手上,我必將堅定信念、踔厲奮發、埋頭苦干,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跑出新時代前行道路上的最好成績!
2018級本科生陳鳳玉表示,“復興棟梁,強國先鋒”,今天我有幸參與到這場重大活動并喊出這句響亮的口號,這將成為我永生難忘的記憶。我們這一代人需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思維也不能局限于自身,而應該放得更加長遠,考慮到民族和國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多勇氣前進,也只有這樣,個人才不至于被困難壓倒。就像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所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同時我們所享受的也不是局限于自身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會屬于千萬人。我常常警戒自己需要成為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未來我也將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際結合的道路上更深入地學習,我將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提升能力,在工作崗位上為祖國和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
2019級本科生王雪晗表示,親歷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性時刻,我深感激動和榮幸。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身影,歷史與現實,宏大與具體的復雜情感交融一心,站在路邊,我似乎能夠在幾十年后的今天,與陜北公學的前輩們對話。我們致敬和懷念前輩,那是我們的來路;我們也自豪于自己處在新時代,我們將開創新的征程。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每一位人大學子的殷切囑托。我也定當不負重托,接受黨組織的教育考察,爭當優秀青年黨員,把黨的百年征程繼續下去,把學校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把青年的宏大理想追尋下去,做一名有溫度有格局的時代新青年,真正成為“復興棟梁,強國先鋒”。
2020級本科生劉相儀表示,身為文學院學子,總書記重要講話讓我深受觸動。總書記強調,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古籍典藏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典藏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作為新時代的人文學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問題與材料,如何回應時代精神,如何用內省的方式反思人存在本身,如何站在時代前沿為人類發展指明方向,這都是我們人文學子需要不斷思考與探索的問題。我們要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盡自己所能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
文學院師生將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傳承學校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爭做“復興棟梁、強國先鋒”!
(責任編輯:賈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