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青春是需要奮斗的,只有奮斗過才能體會其美好。對廣大青年來說,將自己的理想和未來融入國家的發展之中,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和擔當。一起來看青年教師應該如何做——
青春向黨,不負人民,爭做復興棟梁、強國先鋒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希望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教師要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
第一,青年教師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教育是需要理想信念的事業。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信仰堅定、至誠報國是教師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的基礎。最優秀的教育家一定擁有堅定理想信念和深厚報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新時代教師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與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
第二,青年教師要向老教授老專家學習,爭取成為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中國人民大學在延安時期就匯聚了吳玉章、成仿吾等一批紅色教育家,新中國成立后,又培養了以衛興華、高銘暄兩位“人民教育家”為代表的優秀教師。老教授老專家為黨的教育事業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中青年教師要向他們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上不斷創造新業績。
第三,青年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管子》中就載有“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對于教師來說,“傳道”是第一位的,學生求師的關鍵是學“道”。“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根鑄魂”則強調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教師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要涵養德行,成為“人師”,立志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第四,青年教師要嚴愛相濟、潤己澤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廣大教師要嚴愛相濟、潤己澤人。要以仁愛贏得學生的愛戴,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作為教師,在傳播知識、教書育人的同時,更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懷著一顆奉獻的心,樂教愛生,無私奉獻,甘當人梯。
第五,青年教師要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楷模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老師要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老師應該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師德師風、精湛的業務水平,更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與道德規范,言傳身教,以扎實學識教育學生,用高尚人格感染學生,以榜樣精神激勵學生,以典范精神鼓舞學生,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時代的新貢獻。
(作者劉復興,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杰出學者特聘教授。)
原文鏈接:[人民教育]劉復興:青年教師要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責任編輯:劉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