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深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把握和運用,經濟學院黨委與人事處黨支部線上開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聯學活動。經濟學院教授、人事處副處長兼學術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副主任、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楊其靜以“新征程中的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講授了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黨課,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李佩潔主持。
楊其靜從新征程、新使命出發,運用翔實的數據分析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和新征程中面臨的挑戰。楊其靜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第四部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優勢以及利用制度優勢抓住了時代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二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由傳統計劃經濟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是積極開放,充分利用后發國家優勢;四是社會經濟事務分權和晉升激勵。不過,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面臨著經濟增長速度變緩、資源與環境壓力增大、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老年化、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傳統成本優勢消失、西方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國際地緣政治競爭加劇、改革進入深水區等新挑戰。應對挑戰的出路在于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與國企獨特作用,提高和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數字經濟賦能中小微企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促進收入分配公平。
楊其靜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精辟總結、科學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未來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在黨的領導下,一定能夠應對風險挑戰、克服艱難險阻,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通過此次聯學活動,全體黨員對于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家一致表示,要積極關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自覺擔當時代使命,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道路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責任編輯:許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