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準講深講透講活,把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融入新時代思政課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全面推進“形勢與政策”課改革創新,積極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大講堂”學科示范課,開設“中國式現代化的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名家系列講座,特邀名師名家主講,帶領同學們從學科視角切入,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認識領悟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本質要求與鮮明特色,引領同學們感悟責任、擔當使命,青春向黨、不負人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11月18日,“中國式現代化的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名家系列講座第四場在明主830會議室舉辦。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首席專家、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成思帶來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中國金融體系結構轉型的偉大實踐”的講座。財政金融學院師生校友近三百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參與活動。
講座中,張成思圍繞“金融體系”這一關鍵詞,就金融的本質、中國金融體系結構的度量、中國金融體系結構的典型事實、中國金融體系結構特征、金融體系結構與利率調控體系、金融體系結構與貨幣政策傳導六個方面介紹我國金融體系結構轉型的偉大實踐,帶領同學們深入思考和總結我國經濟金融改革的實踐與取得的偉大成績,感悟財金學子的使命擔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張成思用中國金融體系結構的典型事實說明了中國的金融體系結構特征已經出現了一些微妙的、健康的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金融改革所取得的偉大成績。張成思歸納了我國金融體系結構特征:傳統上如果用上市公司的數據去測算,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考慮非上市公司股權,銀行在最近20年的“主導”弱化,從廣義口徑看,中國已經逐漸形成了直接融資主導型金融體系。但這些變化并不意味著銀行已不再重要,因為銀行的重要地位不僅在于其在金融體系中的融資功能,銀行的重要地位還在于其貨幣派生(創造)功能,在于其與中央銀行的業務往來中的特殊地位。張成思表示,金融體系結構的變化伴隨著利率調控體系的形成,利率是金融的價格,金融價格連接著宏觀金融和微觀金融,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企業和機構投資者共同的紐帶,能不能形成一個順暢的、有效的、高效的、發達的利率體系,取決于金融體系結構,之所以說“偉大實踐”,就是我們取得了和發達市場類似的一個“很有型”的利率走廊體系,以常備借貸便利為上限,以超額準備金利率為下限,盡管利率調控體系的完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已經成型了。張成思表示,從貨幣政策傳導來看,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到影響操作目標、中間目標,直至最終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一個相對比較健康的體系結構,從研究來看,債券市場進一步快速發展可能是一個選項。
財政金融學院2022級碩士生杜新培表示,今天有幸聽了張成思教授關于金融體系結構的講座,收獲頗多。首先張教授從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方面入手,詳細生動地講述了金融的融資功能。我從中了解到無論是個人或是企業,金融的功能都主要體現在提供資金上。其次張教授深刻闡釋了金融是有價值的,和跨期配置收益、貨幣跨時間空間的流轉一起構建出了金融體系的基石。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教授聯系社會經濟的發展,給我們講述了金融體系結構在不同時代下的一步步發展,了解到資本市場、國有銀行、金融監管機構的地位和作用,融資主體、融資渠道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加,金融市場得益于此更加健康發展。我們財金學子更要學習掌握專業知識,伴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探索努力,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財政金融學院2022級碩士生宋曉彤表示,張老師對中國金融體系結構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我們對金融體系及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相關金融產品的交易都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銀行業的改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1983年以前我國銀行業的主體是中國人民銀行及分行,此后其他專業性銀行才逐漸發展起來,而今天我國的銀行已有四千多家,其中包括成百上千家的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這說明我國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這一分支發展迅猛,逐步為社會更加廣泛的階層和群體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作為財金學子,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一個健康、穩定的金融體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并且結合自身所長參與到維護、健全和發展這一體系中,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我們青年一代新的動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金融力量。
財政金融學院2022級碩士生郭嘉禹表示,張成思教授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剖析了金融的內涵,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解了金融的本質。張老師用風趣的講授方式和豐富的舉例,讓黨的二十大報告和金融學教材有機結合起來,比如為什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增加直接融資比重。張老師介紹了中國金融體系結構,它反映了整個金融改革經濟改革的變化所取得的偉大成績。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思緒隨著老師一同飄揚,串聯起了金融知識的網絡,并立志要用所學知識為我國金融業偉大的發展進程添磚加瓦。
財政金融學院2022級碩士生孫雨忱表示,張成思教授的講座以我國現代化金融體系結構轉型為主題,深入淺出地向我們講述了金融體系的深刻內涵和重要價值。在聆聽張教授的講座后,我深感獲益匪淺。張教授從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方面入手,將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具體內容與我們所學的金融學知識有機結合,使我們了解了中國金融體系在不同時代的發展變化歷程。近年來,我國在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變化,比如金融行業的快速擴張、金融市場的大幅膨脹和金融工具的推陳出新等。此次講座推進了我對金融學相關理論的深入學習,作為新時代人大人和財金學子,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將自己的所學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金融事業,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陳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