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從核心要義、科學內涵、重大原則、戰略安排、本質要求對中國式現代化作了深入闡釋。
習近平總書記17日上午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我們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定信心、守正創新,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走前列,做先鋒!
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時間深入學習貫徹、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學校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的優勢,做好“中國式現代化”等重要觀點、重要論斷、重要思想的系統研究闡釋。
2020年10月29日,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今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再次強調“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高度重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闡釋工作,由學校主要領導領銜,組織人大學派骨干力量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進行系統化謀劃,舉全校之力推進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大眾化傳播。
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人大人深入研究、深刻闡釋、深度落實!走前列,做先鋒,成果斐然!
一、系統論述
“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叢書”隆重出版
“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叢書”凝聚中國人民大學一批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團隊,總主編為張東剛、劉偉,叢書分卷冊主要作者均為中國人民大學各院系所學科帶頭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叢書”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以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主要出發點,基于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聚焦重點領域的重大關鍵主題,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中國式現代化”為關鍵詞,梳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歷史經驗、理論邏輯、實踐問題、未來方向之間的關系,以黨的創新理論為引領,依托中國人民大學優勢學科力量,多角度解讀中國式現代化從哪來、怎么走、向何處去的問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學理化支撐。著力探索構建以自主知識體系為內核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努力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深刻解讀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積極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
作者團隊介紹
叢書分卷冊主要作者均為中國人民大學各院系所學科帶頭人
劉元春,上海財經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
劉守英,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王易,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郝立新,明德書院院長
楊光斌,國際關系學院院長
黃文藝,法學院院長
馮仕政,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
鄭新業,應用經濟學院院長
劉復興,教育學院院長
嚴金明,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鄭風田,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楊鳳城,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張杰,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楊開峰,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孫久文,應用經濟學院教授
張云飛,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楊其靜,經濟學院教授
李三希,經濟學院教授
呂冰洋,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林晨,應用經濟學院教授
王義桅,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宏偉,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臧峰宇,哲學院院長
鄭功成,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叢書介紹
已出版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價值選擇》 作者:郝立新 等
《以雙循環戰略轉型為契機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 作者:劉元春 范志勇
《新征程中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作者:楊其靜 劉小魯
《現代化新征程中的數字經濟》 作者:李三希
《走向現代財政:“國家治理財政”視角》 作者:呂冰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鄭風田 等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作者:張云飛 李娜
《新征程中的政府治理現代化》 作者:楊開峰 等
《高質量教育體系與人的全面發展》 作者:劉復興 等
《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研究》 作者:王宏偉
《邁向現代化新征程的法治中國建設》 作者:黃文藝 強梅梅 彭小龍 等
即將出版
《中國共產黨逐夢現代化的百年歷程》
《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明底蘊》
《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的意識形態安全》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中國邏輯》
《新征程中的能源結構轉型——基于“2035年遠景目標”和“雙碳戰略”》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量化標準》
《新型城鎮化與區域協調發展》
《新征程中的國土空間格局優化》
《新征程中的國家治理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社會治理新格局》
《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民生目標與實踐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的天下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研究闡釋
《教學與研究》專稿
(“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端論壇筆談)
張東剛: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摘要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一個重要論斷。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我為主,搶抓機遇,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秦宣: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摘要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既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來的戰略指引,又是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發展理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指導原則和理論遵循。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價值目標和科學指引。
楊光斌: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
摘要
在比較政治發展的視野下,中國式現代化包括政黨中心主義的現代化道路、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取向、非戰爭掠奪的和平發展以及由此構建的旨在修補不平等世界秩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現代化模式的差異性根源于不同的歷史屬性所演繹的制度變遷方式。
三、學術實踐
“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端論壇
8月17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端論壇,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龔維斌、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副院長黃一兵、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徐青森出席論壇并致辭。
張東剛表示,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再次強調,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和特征,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方向和要求,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現代化理論的創新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其關鍵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需要以我為主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作為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誕生和發展本身就折射著我們黨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不懈探索。
論壇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核心主題,共話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的行動綱領、基本路徑、理論內涵和實踐邏輯。
本次論壇的專家學者圍繞“重大時代課題探索的理論特征與政治風范”“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發展理念與中國式現代化”“體制秩序變遷與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范疇定位”“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和獨到貢獻”“中國式現代化何以能夠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邏輯”等主題分別發言。研討會拓展了對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理論科學性、實踐價值性的認識,有力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現代化理論的創新發展。
專題論壇
此前,在10月3日校慶日舉辦的“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學術論壇及專題研討中,圍繞“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校內外專家學者從多學科角度就“中國式現代化”展開研討。
建構中國自主的哲學知識體系
中國古典學問題與方法
學術期刊與中國歷史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
新時代中國特色文藝評論的問題意識
促進學科交叉,建構新時代勞動經濟管理知識體系
“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頒獎典禮暨財政金融學科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研討會
建構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五院論壇
新發展格局與建構中國自主的應用經濟學知識體系
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建構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
建構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
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 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一流學科建設
建構中國自主的政治學知識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與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
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推動工商管理一流學科建設
邁向自主知識體系的自主概念建構:跨學科觀點
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承:國際視野和本土探索
建構中國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自主知識體系
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統計學科
心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基本問題與思路
此外,經濟學院等單位還將于近期舉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基因”“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等學術會議。
媒體發聲
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在《人民日報》等媒體上發表了一系列理論文章,深度解讀“中國式現代化”。
知識帖
原文鏈接:[中國人民大學官微]“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闡釋:中國人民大學主動擔當、一馬當先!
(責任編輯: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