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牢記黨的教誨,立志民族復興。有這樣一批人大研究生組成了20支“理解中國”學術實踐團隊,跟隨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考察的足跡,奔赴14個總書記曾去過的省市自治區,圍繞民族工作、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產業發展等多個主題,利用假期開展實踐調研,撰寫調研報告。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他們深入一線探索“理解中國”的深刻內涵......
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次赴地方調研考察,都要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從黃土高原到太行深處,從南國海島到西部邊陲,從校園鄉村到社區軍營,都留下了他的深情足跡……
理解中國
20支“理解中國”學術實踐團隊前往山東臨沂、四川大涼山、江西南昌、寧夏銀川、福建福州、西藏拉薩林芝……產出優秀學術論文共計32萬余字,多組調研成果被當地政府采納,一起來聽他們分享獨特的實踐記憶!
(地圖來源于自然資源部)
山東 臨沂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參觀沂蒙精神展,聽取沂蒙地區革命戰爭歷史介紹,并會見了當地先進模范和當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徐天意、鄭陽、張朝鈺、孔曉輝、王騰、趙瑞澤以“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及實現路徑研究”為題前往沂蒙革命老區調研,先后走訪了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的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沂南縣紅嫂故事體驗小院、蒙陰縣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等調研地點,同時拜訪慰問了抗戰老兵。
實踐團隊表示,沂蒙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沂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新的起點上,沂蒙地區的人民群眾以嶄新的姿態對“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進行了時代性的詮釋。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在沂蒙這片革命老區上,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并沒有隨著時間淡去。
四川 大涼山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大涼山深處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楊帥、王子琪、李振徽以“大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治理研究”為題,前往四川省喜德縣光明鎮彝欣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開展深入調研。實踐團隊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查閱資料、入戶走訪、訪談干部和社區能人等方式,了解該地人口結構、就業情況、組織管理等。
實踐團隊通過調研發現,這里就像一個“濃縮版”的現代化城市,有出門就能上的中小學和幼兒園、便捷的社區醫療中心、家門口的社區工廠、環境優雅的農家書屋、提供便民服務的社區之家,還有充滿城市煙火氣的商鋪。曾經大山里的“上學難、看病難、出門難”在這里已成為過去。易地搬遷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更為他們提供了能“帶著娃、守著家、掙著錢”的就業機會;智慧農業的發展和電商物流的深入把優質的喜德農產品推向全國,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鄉村振興項目,村民們用雙手和智慧既實現了脫貧致富,又建設了美麗家園,不僅豐富了物質生活,更豐富了精神生活。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彝欣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居民們的美好生活正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解。
江西 南昌
2019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昌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乘勢而上,扎實工作,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黃炯芮、閆蕓、王大為、李容冰、胡昊前往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開展了“以文興業,產城人文——以江西文港鎮為例的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探究”為主題的調研活動。通過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訪談、與文化產業建設基地和相關企業的走訪考察、與當地居民交流對話等形式,著重分析產業文化稟賦現狀,深入了解文港貫徹“鄉村振興、文化強鎮”的實踐探索。
實踐團隊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近年來,文港鎮堅持“堅守傳承是最長久的深情、創新發展是最有效的保護、文化自強是最核心的旨歸”三大文化發展戰略,以毛筆為媒,在踐行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始終堅定前行、步履鏗鏘。在實踐調研過程中,不論是參觀毛筆文化博物館,還是走在文港的大街小巷、傳統村落,都能強烈感受到這個毛筆小鎮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鄉村振興工作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集中體現,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一程。作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相信特色小鎮還將在優化城鄉經濟結構、加強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文化振興、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寧夏 銀川
2020年6月8日至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全國兩會工作部署,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龍家慶、張淑霞、嘎拉森、蔣賢成以“守護記憶:紅色檔案的數字敘事開發模式研究”為主題,赴寧夏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學習調研。

實踐團隊前往志輝源石酒莊、稻魚空間參訪學習。在參觀一望無垠的稻魚共生水田時,一片多彩稻田令成員眼前一亮,在瞰景塔樓中感悟祖國大地的美好。
實踐團隊還到寧夏銀川永寧縣閩寧鎮,即2021年熱映的電視劇《山海情》原型地調研。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在擔任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不久,親赴西海固進行扶貧考察,為閩寧結親、山海共融按下“快進鍵”。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閩寧鎮考察時,深情回憶了這段故事。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鎮考察期間,走進了閩寧協作“訂單化”援建的扶貧車間。25年來,在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推動下,閩寧協作開辟了東西部協作的新機制。寧夏回族自治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實現了8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9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
福建 福州
2021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福州市考察調研,聽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護修復等情況介紹,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參觀嚴復故居,向游客和市民頻頻招手致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柳瑩瑩、孫天一、洪楚悅、郭思瑤、蔡汶李以“數字技術在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旅產業開發中的應用及研究”為題開展調研,他們走訪了三坊七巷、上下杭、鼓山鼓嶺、閩江濕地公園、數字中國展覽等福州特色旅游地,對數字技術參與福州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生動實踐成果進行深入分析。
實踐團隊表示,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丈量閩地文化與深情,赴閩探索數字技術在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旅產業開發中的應用。我們體會到閩都文化魅力,感受到數字化治理的強大魅力,對數字經濟的未來更是充滿信心與期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要將論文書寫在街頭巷尾中,將努力播撒在中國大地上。我們探索數字技術在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旅產業開發中的“福州方案”,期待為“以文化為內容,以旅游為平臺”的文化旅游產業增添新的發展動能。
西藏 拉薩林芝
2021年7月23日,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藏,祝賀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給各族干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關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開發的,西藏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貫穿西藏歷史發展始終。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薛璐璐、范航、趙敏翔、旦增曲珍、李正鑫、閆蕓開展了以“西藏地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現狀調研”為主題的實踐調研活動,采取“訪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去年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西藏地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實現狀進行了繼續調查。
實踐團隊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當前西藏地區投入了大量資源打造民族團結、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社會文化氛圍,如建設主題文化公園、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推廣旅游文化宣傳等,充分將民族團結思想融匯到大眾百姓的日常生活,通過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升各民族成員對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認同,在促進西藏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我們看見民族團結、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紅色傳承。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新時代的華章激勵著我們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爭做奮進在新時代前列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原文鏈接:
[中國人民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步履不停!跟隨總書記的腳步,我們看見了更好的中國
相關鏈接:
[中國人民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實崗鍛煉日志!首期“治國理政”計劃研究生走進基層
(責任編輯: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