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我們推出了優秀班團集體系列報道,一起讀到了很多人大十佳班集體(紅旗團支部)的故事,了解了他們如何緊緊團結在一起,于青春逐夢路上奮力奔跑。
我們一同走近理學院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團支部,去聽聽他們的故事。
“化”志愿同心圓,奏響服務新樂章
——“人均60小時,累計2500小時”
正值寒冬,張東方在首都體育館外昂首站立,呼出的熱氣在他的睫毛上凝成了小水珠,仿佛松樹上凝結而成的冰晶。張東方是北京2022冬奧會的一名城市志愿者,他稱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沿街小路標”,從沒想過這枚“小路標”早已站成了首體外的一棵“迎客松”。清晨,視頻這邊的崔銘朔正向蘭坪一中的同學們講解化學知識,視頻那邊的蘭坪學子們正聚精觀看崔銘朔自制的化學趣味實驗小短片,平時枯燥難懂的化學原理一下子生動了起來。“引導同學們走向科學,豐富化學知識,體驗化學魅力。”這正是崔銘朔想做的。
此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韓文文正舉著平板電腦“帶著”老師巡查實驗室。韓文文是第二期化學系實驗室安全巡邏隊的一名隊長,在疫情嚴重,部分教職工無法入校的情況下,她每天會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排查實驗室內可能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那段時間,化學系實驗室做到了安全事故零發生。張東方、韓文文、崔銘朔……他們是在各類志愿服務中熠熠閃耀的人大學子,他們都來自一個共同的集體——理學院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團支部。
理學院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團支部成立于2021年9月,共有成員39名。團員登錄率和志愿北京注冊率均為100%,在理學院支部建家中連續兩次排名第一,并入選2022年度首都大學“先鋒杯”優秀基層團支部。支部人均志愿服務時長60余小時,累計志愿服務時長2500余小時,3人曾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28人曾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志愿工作,15人曾獲中國人民大學“戰疫先鋒”志愿者榮譽稱號。“
班團成員中大部分從一開始便有積極參與志愿服務、自我奉獻的精神品質,學院或者系里組織的每一場志愿服務活動,我們班同學總是全院層面上參與人數最多、最積極的。”團支書卿成林不無驕傲地介紹。同時,支部也制定了詳細的章程,將志愿服務作為評獎評優、入黨推優的重要參考依據,以培養大家積極主動地投身志愿服務的習慣,從而進一步推動班團成員保持長期的志愿服務熱情。
“化”興趣同心圓,完善需求新矩陣
普及化學知識,舉辦趣味活動
將專業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的趣味活動,由化學系主辦、2021級化學碩士班承辦的面向全校師生的大型科普活動——“化學文化節”于2022年舉行。活動分為三期:一期為線下展覽,二期為化學知識競賽,三期為化學文化節決賽。化學系碩士班的三十余名同學策劃、主持、宣傳全流程參與其中。參賽選手在臺上頭腦風暴,對大屏幕上的問題迅速做出回答的精彩瞬間,給主持人酈晨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道道題目的解答過程中,人文社科類的同學們也感受到了化學的奇妙魅力。”班長崔銘朔說道。榮雨也是“化學文化節”的主持人之一。比起主持經歷,幕后同學們承擔的工作似乎更讓她記憶深刻。“當時化學系很多同學都報名參加志愿者工作,我們21級化學系碩士班團支部的同學就占了其中的一大半。和臺前工作一樣,幕后的工作人員也很辛苦。無論是場外美輪美奐的裝飾、井然有序的擺設,還是臺上一絲不茍的彩排、臺下細致入微的審核,都離不開他們。也正是因為大家的努力,才共同呈現出了一場如此精彩的活動,為人大校園增添了來自化學系的活力。”
此外,由班主任賀泳霖老師發起的“化說家鄉菜”活動也是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內的品牌活動之一。每年寒假同學們都踴躍報名參與,紛紛亮出自己家鄉的年夜飯或是特色菜肴,并運用化學知識向大家介紹菜品的制作過程和背后的故事。
通過分享,不僅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變多了,對不同地域間文化差異的理解也增進了。這正是活動主要負責人尹永躍所希望的,“舉辦的初衷就是想通過人大化學人的新春味道,曬出年夜飯背后的故事,或是闔家團聚、或是留校奮斗、或是守護萬家;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挖掘烹飪中的食品化學知識,鼓勵生活中的化學‘飛入尋常百姓家’,傳遞‘人大化學’的有聲力量。”
理論學習強筋骨,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從未有絲毫懈怠。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通過“走進校史展覽館、黨史博物館”“邀請延河講師團進入支部宣講”“支部成員互學研討”等形式,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學習黨的偉大奮斗精神;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以“聯學”“比學”“提學”的方式,開展了三期學習活動。為解決班級同學科研動力不足、學習方向不明的實際問題,邀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十余所高校的二十余名優秀研究生分享科研經歷,為班級同學開拓科研思路,賦能科研經驗。
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知心,一次次精彩紛呈的活動將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的同學們緊緊聚在了一起。對副班長韓雪而言,班級建設如同“建造一棟樓”,而“只有一個牢固的地基才能建造出一棟好的樓宇”。這些兼顧同學們專業知識與興趣愛好的活動,無疑為2021級化學碩士班的建設筑牢了一個穩固的地基。
“化”思想同心圓,引領青春新航向
“將剛性要求與柔性引領融入班級建設”
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團支部以“三會兩制一課”的大框架為根本,以“組織青年,服務青年,奉獻青年”為宗旨,在班團一體化建設的基礎上從“以組織強引領”“以學習促思想”“以需求提興趣”“以服務助成長”四個方面為導向開展支部建設,解決了研究生團支部普遍存在的凝聚力弱的問題。
根據實際情況,2021級化學碩士班將團支部和班級工作有機結合,設立“班團一體化”委員會。團支部書記負責理想信念、主題團日、三會兩制一課等思想引領工作;班長承擔學習管理、宿舍監管等日常事務與班風建設、班級共建等事務,實現了團支委和班委的協調分工。
班團圍繞“1+5+6+39”,即“1名班主任+5名團支委委員+6名班委委員+39名班團成員”的組織架構,制定了一系列剛柔并濟的制度。團支書卿成林介紹:“我們制定班團章程,將專業學習、科研成果、制度規范作為剛性條款。根據思想引領、學術發展、志愿服務三大板塊,制定了一系列激勵和考核措施。此外還有柔性引領部分,班主任牽頭帶領班團骨干時常走進寢室進行夜談,舉辦各類對同學們來說有價值的學術提升活動,在節假日則辦一些同學們感興趣、能融入的活動,將人文關懷作為柔性引領。剛柔并濟,共同發力,激發同學們融入班級的內生動力,形成班團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剛性要求與柔性引領的浸潤下,支部建設成績斐然。班級成員平均學分績點3.78,累計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20余項,校級獎勵100余項,發表論文、專利36篇。認真學習,化學系的同學們更是熱愛生活的。負責男生宿舍督查的周壯志同學滿懷喜悅地表示:“我們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的宿舍在眾多宿舍中脫穎而出,有3個寢室榮獲了2022年度的優秀宿舍稱號。我為同學們的辛勤付出并最終收獲成果感到激動。”
此外,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還建立了班級社交媒體群,同學們可以在群內暢所欲言,隨時交流想法或是分享生活趣事,這成了班團委員會收集同學們反饋的重要途徑。“了解大家在參與班級活動后的真實感受,對做得好的地方繼續發揚,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組織委員張振川將“反饋-改進”稱作班團建設的重要一步。
聚沙成塔,在“班團一體化”委員會與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正在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化”好青春同心圓,“學”成青年新先鋒。理學院2021級化學系碩士班的同學們將繼續以人民所需為圓心,以學科知識為半徑,錨定圓心,拓展半徑,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繪制出同心同行的奮斗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