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公共政策體系與政策能力現代化,12月28日至29日,“新時代中國公共政策創新與國家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深圳論壇2024系列活動在深圳舉行。論壇期間,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共政策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智匯寶安——千企服務計劃”啟動,國內外專家學者共話新時代中國公共政策創新。
本屆深圳論壇以“新時代中國公共政策創新與國家發展”為主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龔維斌,原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尹成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紫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正中,人大附中暨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名譽校長劉彭芝,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葉澄海,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韓勁紅,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執行會長、光明日報原副總編輯李春林,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華僑城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整魁,招商銀行黨委書記、行長王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創辦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學院創始院長鄭泉水,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一級教授楊瑞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院院士潘毅,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干細胞研究中心主任鄧宏魁等多位政府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活動。
出席本屆深圳論壇的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有: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劉棕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王廷惠,深圳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程步一,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寶安區委書記王守睿,中共深圳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齊志清,中共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謝志巋,深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袁磊,前海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前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黃曉鵬,寶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周學良,寶安區委常委、區委區府辦主任古子熔,寶安區政府副區長練聰。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常務副校長朱信凱、原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副校長馮仕政、黨委副書記青格勒圖出席系列活動。
29日上午,全體大會暨中國公共政策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林尚立表示,公共政策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體系與政策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寫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濃墨重彩的一筆,形成了具有示范效應的“深圳經驗”。中國人民大學作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是我國公共管理領域的學術重鎮,將高舉思想旗幟、引領公共政策創新的前進方向,匯聚人才力量、激發公共政策創新的智慧活力,立足實踐經驗、緊扣公共政策創新的時代脈搏,與深圳一道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探索創新、引領示范,生動詮釋共商、共建、共創、共享之理,為以公共政策創新推動國家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程步一表示,當前,深圳正以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牽引,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需要源源不斷的智力和人才支撐,需要加快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長期以來和深圳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和深厚合作情誼,雙方相互賦能、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深圳愿為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及各類智庫機構在深圳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將以此次論壇的舉辦、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共政策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的成立為契機,匯聚各方智慧,增進共識合力,為深圳、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力量。
馬建堂、林尚立、龔維斌、尹成杰、劉世錦、于洪君、許正中、葉澄海、劉棕會、王廷惠、程步一、王良、李大宏、朱信凱共同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共政策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揭牌。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共政策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將對深圳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寶貴經驗進行系統總結,對公共政策發展的新趨勢、面臨的新挑戰進行前瞻性研究,為完善我國公共政策體系、助力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在主旨演講環節,馬建堂表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完成2025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關鍵在于把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和大力度改革開放更好地結合起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主要體現在降低央行系列利率和加大再貸款規模上。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要在大力度增加地方專項債額度、支持“化債”基礎上,適當提高赤字率,繼續較大規模發行地方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籌集的資金要較大比例地用于提高養老金、低保水平,以及已開工尚未完工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龔維斌表示,人口老齡化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保障人口安全的必然要求、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一要堅持黨對老齡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上下左右協同聯動的老齡工作機制;二要推動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發展銀發經濟;三要積極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實現更高水平“老有所為”;四要推動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優化,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尹成杰表示,進一步健全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改革創新是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不斷完善的根本動力,要充分考慮到我國大國小農、農業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等特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注重守住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注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注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活力,注重推動農村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鄉村治理與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注重推動形成國際國內雙循環格局、準備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保障。
劉世錦表示,當前,我國正處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與新一輪技術革命上行的交匯期,全方位增強新技術革命架構下的創新能力,需要充分利用我國在超大規模市場、后發優勢與新技術應用聯合聯動、跟隨技術和工程化能力等方面具有的重要優勢。應加快轉入由發展型消費、人力資本提升、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組成的“三支柱”國民經濟運行新格局,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振企業家和地方主要領導者這兩臺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活力和創新精神,推動中國進入高收入階段并持續穩定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
于洪君表示,當今國際形勢復雜嚴峻,我國同外部世界的關系經緯萬端,美國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中美關系是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從歷史上看,中美兩國關系曲折反復跌宕不定。當前,中美關系面臨建交以來從未有過的嚴峻局面。中方致力于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從世界和人類的發展大勢出發,以歷史眼光、全球視野把握和維護中美關系,提出雙方要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但中美關系能否鞏固向好態勢,關鍵在于中美元首會晤共識能否真正落到實處。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孫柏瑛發布報告《大國善策:新時代中國公共政策創新與國家發展》。報告深入剖析了新時代公共政策發展、創新特征、作用機理、驅動方式,闡述了公共政策創新促進國家發展的路徑特點,解碼了以公共政策驅動發展的深層邏輯,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保5個方面總結了中國式公共政策模式破解大國治理難題的作用機制,并從價值理念、決策機制、政策執行、政策評估、政策創新5個方面探討了以高質量公共政策創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路徑。
朱信凱主持。
本次論壇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人小深”虛擬數字人IP形象。“人小深”以全息彩虹圈技術及裸眼3D大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將虛擬與現實交互技術巧妙融合,匯聚前沿科技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28日下午,深圳論壇2024序幕論壇——首屆企業高質量發展寶安論壇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原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劉明輝出席并致辭。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一級教授楊瑞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院長潘毅,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顧問吳緒亮,滴滴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兼ESG研究中心負責人李萌圍繞“數智時代的企業戰略創新與變革”,分享創新機制經驗、探討企業高質量經營之道,為產學研融合發展貢獻大灣區智慧和力量。論壇上,“智匯寶安——千企服務計劃”啟動。中國人民大學將以此為牽引,為寶安區企業提供智庫咨詢、企業服務、政企校合作等全方位支持,進一步助力寶安區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屆論壇還舉辦了首屆教育家前海論壇“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與展望”“振興縣域教育”主題論壇。
“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與展望”主題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和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承辦。林尚立,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寶安區委書記王守睿,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執行會長、光明日報原副總編輯李春林出席并致辭。會上舉行了深圳市前海區、寶安區人民政府教育顧問聘任儀式、“劉彭芝卓越校長卓越教師培養基地”揭牌儀式及首席專家聘任儀式、“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并發布《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報告》。著名教育家、人大附中暨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名譽校長劉彭芝、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零一學院創始院長鄭泉水,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鄧宏魁,人大附中校長劉小惠等嘉賓學者發表演講,展望新時代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振興縣域教育”主題論壇由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專家顧問委員會、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與河北大學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河北大學雙卓教育學院和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承辦。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韓勁紅,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執行會長李春林,深圳市寶安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曦出席并致辭,光明日報教育家期刊社社長徐功明作總結發言。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河北大學雙卓教育學院院長劉彭芝攜同雙卓教育學院領導和學員代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組委員代表、人大附中優秀骨干教師、國內知名教育研究者共話縣域教育振興的路徑與策略。
29日下午,11個主題論壇同步舉行。
公共政策論壇聚焦“數智治理與公共政策創新”,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出席并致辭。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國際事務系系主任許智文、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執行院長陳文、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楊愛平、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唐斌、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李文彬等學者圍繞政府管理與數字化、數字游民與重塑鄉村治理共同體等前沿話題進行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發布了題為《中國特色市場監管理論體系與實踐》的研究報告。
宏觀經濟治理論壇以“宏觀經濟治理與數字經濟制度創新”為主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騰訊集團副總裁司曉出席并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劉尚希、中山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趙昌文等圍繞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與治理等話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團隊還發布了《新發展階段的宏觀經濟治理》和《未來經濟:數字、智能與人類》兩份報告。同時圓桌論壇還聚焦“人工智能的就業影響與公共政策創新”這一當下備受關注的話題進行了討論。
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與政策創新”為主題的人才政策論壇暨第三屆中國人才與創新高峰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深圳人才集團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出席論壇,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趙忠,深圳人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大偉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俞書宏,深圳人才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川做主旨演講。論壇期間,舉行全球人才與創新研究院(深圳)揭牌儀式;發布《全球能力中心與政策創新研究報告》《世界城市人才黏性指數報告》《青年科技人才長效創新機制研究報告》。
開放與發展論壇圍繞“中國高水平開放政策創新與國家發展”主題展開,發布同題報告,系統回顧我國對外開放取得的成就,總結高水平開放的基本脈絡特征與政策創新經驗,并結合當前國內外發展趨勢提出下一步對策建議。浙江大學中國數字貿易研究院院長馬述忠、香港嶺南大學經濟系主任丘東曉、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畢吉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關雪凌、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林桂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唐杰、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彭水軍等國內知名經濟學者就當前全球化發展趨勢、推進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面臨的挑戰及應對建議等議題開展深入討論。
文化政策論壇以“文化政策與產業創新:全球視角下的對話”為主題,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出席并致辭,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院長馬峰,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文改辦原副主任高書生,全國網絡文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劉強,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賈旭東等數位業內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研討。論壇發布主題報告《中國文化產業IP影響力報告(2024)》,多維度評估中國文化產業IP的價值和海內外影響力,提煉總結優質IP發展經驗和出海經驗,推動我國優質IP孵化和提質增效,進一步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民生政策論壇圍繞“社會創新與民生政策”的核心理念,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創新和社會政策,促進國家發展與民生改善,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致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北京市社會建設促進會會長宋貴倫,廈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黃曉星等嘉賓就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社會建設時代課題、治理情境變遷與社會服務高質量發展、社會服務發展與慈善力量動員等議題發表主旨演講。論壇上還發布了《以發展謀福祉:中國特色社會政策理念與實踐路徑》報告,深入剖析了中國民生政策的演變歷程及其對社會福祉的深遠影響。
生態環境政策論壇以“聚焦碳定價機制,推動生態環境政策創新”為主題,圍繞“生態環境政策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議題展開討論,并發布《中國碳市場研究與展望》報告。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院長龐軍、副院長王克、副教授潘勛章會同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段茂盛、深圳綠色交易所董事長賴高宇、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劉暢等展開深入討論,立足全球特別是我國碳定價機制及生態環境政策的理論研究、重大需求、一線實踐和具體案例,探尋政策創新的突破口,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生態文明建設戰略貢獻智慧與力量。
財政金融政策論壇聚焦“中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取向及前瞻”主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紀敏、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楊志勇作主旨演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黨委書記孫華玲、北京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助理孔令濤致辭。論壇發布2個主題報告《中國財政政策:演進、邏輯與取向》《中國貨幣政策取向及前瞻》。
涉外法治論壇圍繞“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與涉外法治現代化”展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東、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長曹海雷、深圳國際仲裁院秘書長趙楓、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數據要素處處長王璟璇等致辭。論壇期間,還舉辦實踐教學共建基地授牌儀式,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律咨詢服務中心(深圳)揭牌儀式,涉外法治大模型項目、數字資產法律服務項目啟動儀式,發布《海外利益司法保護問題研究報告》。
“三農政策”論壇圍繞“以創新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展開,原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尹成杰,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趙亮作主旨演講;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棕會,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青格勒圖出席并致辭。論壇發布《新時代黨的“三農”政策重大創新及其理論貢獻》、《數字技術助力“三農”政策創新與效能提升》報告。農民日報社原黨委書記、社長唐園結,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司偉,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羅明忠以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專家學者與會研討。
政府統計政策論壇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統計測度和深圳現代化統計實踐”主題,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青格勒圖,國務院參事、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鮮祖德,深圳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郭馳出席并致辭。論壇還發布主題報告《中國式現代化指數的編制與深圳經濟社會現代化測度分析》《深圳現代化指數的探索》《構建中國式現代化之廣東高質量發展監測指標體系》。
29日晚,“桃花源里話未來”深圳論壇2024閉幕論壇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藝術團、深圳校友合唱團和深圳大學學生藝術團的學生、校友代表帶來精彩表演。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與深圳大學的校友和大灣區創新創業代表齊聚一堂,交流共享創新創業教育新思路、新模式、新實踐。
中國人民大學于2023年成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以“新時代開放戰略與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舉辦首屆深圳論壇,并設立中國式現代化深圳創新實踐研究基地和涉外法治、知識產權、人才戰略、數據要素、數字經濟、全球政策、政府統計7大研究中心,著力推動中國人民大學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突出優勢與深圳作為先行示范區、中國改革開放窗口的獨特優勢有機融合。
本屆論壇創新形式,采用“1+7+N”的主題分布模式,聚焦新時代下公共政策創新研究這一主題,設置1個主論壇;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設置7個主題論壇;聚焦深圳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設置8個主題論壇,以更好匯集千余名各行各業專家智慧,為推動中國公共政策創新,寶安區、深圳市、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