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哈佛大學杰出貢獻教授、肯尼迪政府學院前院長小約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應邀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圍繞中美關系與中國人民大學師生進行持續兩個小時的交流討論。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世界知識出版社的二十余位教師和專家,以及相關專業學生和留學生參加交流討論。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李晨主持討論。
楊光斌院長作開場致辭,向小約瑟夫·奈教授和各位師生的到來表示歡迎。楊光斌指出,小約瑟夫·奈教授的理論研究和經典著作對國際關系領域師生的影響很大,介紹學院的理論創新和研究的進展,強調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與國際頂尖學者的交流,因此非常期待即將開展的精彩對話。
小約瑟夫·奈教授作主題發言,他表示,回顧自1949年起的中美關系,似乎每二十年成一個階段。前二十年,中美雙方在冷戰初期彼此對峙;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開啟一個針對蘇聯的“準同盟”階段;冷戰結束后迎來第三階段,這是一個在經濟與社會上不斷加深聯系和接觸的階段。2015年至今,中美關系似乎又進入了一個“大國競爭”的新篇章。小約瑟夫·奈教授指出,以“新冷戰”理解今日局勢的說法存在問題。“新冷戰”可以用于描述全面競爭的狀態,但放在真實語境中今天的中美關系與冷戰時期有很多不同,相互依賴尚存,在經濟領域不存在全面脫鉤的前景。涉及技術和安全的“小院高墻”帶來部分脫鉤,還面臨“小院”面積不斷擴大的困境。與此同時,經濟與生態上中美兩國有很大的合作前景與需要,如超大規模的經貿往來以及對大氣破壞、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的共同應對,這些存在保證兩國必須合作,否則對兩國乃至世界都會產生毀滅性后果,這就是軟實力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
小約瑟夫·奈教授認為,無論是陸克文(Kevin Rudd)提出“有管控的戰略競爭”(Managed Competition),還是克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阿斯彭安全對話強調的“競爭性共存”(Competitive Coexistence),都有內在矛盾,給實踐帶來挑戰。他提出,值得關注的是,中美雙方對于彼此都構成生存性威脅,都需要管理競爭同時保持合作,以解決疫情、環境、經濟金融穩定等關鍵問題。無論當前態勢持續多長時間,相關各方都需要在競爭與合作中找到一個平衡。從歷史案例來看,除了防止誤讀冷戰經驗教訓,還應關注1914年各大國因為誤判滑入戰爭的教訓。
在討論交流環節,時殷弘、翟東升、羅天虹、孫浩、劉洋與安剛老師先后進行發言。
國際關系時殷弘教授對于外交戰略傳統、戰略目標確定、手段選擇、決策體系、內外聯動等因素對軟實力的影響進行了闡述。
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翟東升教授首先感謝小約瑟夫·奈教授關于中美關系的坦誠評論,提出了中方視角下的不同觀點,如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國內政治經濟動量。隨后,翟老師就軟實力的現實應用提出相關問題,首先,美國軟實力在國內政治的影響下的變化趨勢;其次,中國應該使用什么方法來在所謂的競合關系中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國際關系學院羅天虹副教授對小約瑟夫·奈的發言做出回應,認為國際秩序的理念和實踐之間存在出入,甚至呈現排他性的問題值得關注。羅天虹還圍繞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現狀與發展、各理論流派在美國的影響力提出問題。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孫浩副教授從人工智能科學家角度提出在具體功能領域未來中美的合作可能,指出目前科技合作主要產生在公司層面而非政府間,如果政府不能制定出共同的規則與法律就可能產生很多未來的潛在問題;其次,政府領導人們需要提出健康的競爭機制以避免沖突;第三,當今世界存在的很多問題,如氣候變化與恐怖主義,AI科技可能有助于貢獻解決方法;最后,AI科技發展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如公平性、隱私性、道德性等問題,需要未來中美兩國合作解決。
法學院劉洋助理教授從國際法的角度闡釋“基于規則的世界秩序”,指出其與美國信譽的關系,并就中美雙方核心利益進行討論,提出管制競爭的前提是尊重雙方核心利益。除此之外,劉洋老師提出合作的基礎是建立信任,國際機制的未來需要在建立信任與尋求競爭中達成平衡。
《世界知識》雜志編輯,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安剛表示,盡管合作性較量的提法影響更大,但雙方也需要防范非合作競爭的出現,應本著對未來負責的態度,保持對話,和平共處,還要防止對彼此的核心利益與戰略目標產生誤判。
基于各位學者的討論與提問,小約瑟夫·奈教授作出回應,對中美兩國的軟實力進行比較,并提出軟實力通過自身吸引力實現目標,既可以被用于競爭也可以被用于合作,應在管控中美關系中發揮作用。他還指出,大學是軟實力的重要來源。小約瑟夫·奈教授強調在機制層面的合作仍然存在,溝通能夠促使雙方更加理解彼此的立場,這對中美兩國和整個世界而言都是有益處的。對于國際關系理論發展,小約瑟夫·奈教授認為,現實主義理論所關注的均勢等問題是理解國際問題的起點,有一定價值,但對國際問題的觀察理解不能停滯于現實主義視角。
國際關系學院李石教授、嵇先白副教授以及各學院與會同學參與補充提問,與小約瑟夫·奈教授就自由主義理論流派的演進及其適用性問題、有限戰爭觀念與歷史案例,以及“修昔底德陷阱”等問題進行進一步討論。會后在場同學踴躍與小約瑟夫·奈教授進行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