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么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任何一個人的問題乘以14億,解決起來都不容易。如何解決不同人的問題,并將其轉化為國家發展的動力?新華訪談《拼出新未來》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透過兩會,看14億人的需求怎么解決。
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何“行得通、很管用”?
作為一位政治學的學者,林尚立認為,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社會主義的長期探索與中國實際有機結合形成的一套制度,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一套現代、民主的制度體系。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通過嚴謹的立法過程促進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高了國家治理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這種有效的民主機制不僅推動了國家的發展,也為人民群眾的福祉提供了保障。
如何聆聽14億人的心聲?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經過70年的發展越來越成熟。林尚立認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讓人民表達意愿,同時集聚人民意愿,轉化為國家戰略的一個很重要的機制。全體人民通過其代表,能夠真正意義上參與到國家治理當中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讓中國社會充滿活力。“在多元當中有內在的一體,在一體當中有容納多元的秩序,這就是社會活力的表現”。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應培養何種人才?
答案是,培養新質人才。林尚立認為,世界上最大的、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培養人才。越是科技發展,越需要能夠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林尚立說,知識供給方式和獲得方式已發生巨大變化,大學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放開年輕人創造、創作、探索的空間”,培養出一批具有未來觀念、科技素養、人文情懷的新質人才,“讓國家、民族真正立于世界真正能夠掌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