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北京市代表團在駐地舉行開放團組活動。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3月6日下午3點,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北京市代表團在駐地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并接受中外媒體集體采訪,共有來自境內外35家媒體,55名記者參加。近三個小時的時間,代表們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八位代表就北京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博物館之城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在減量背景下,北京將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說,我們用減量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從2018年起,北京經濟總量先后跨越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臺階,人均GDP、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項指標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走出一條減量剛性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夏林茂表示,北京將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首先是向科技創新要高質量發展。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行動;推動“三城一區”主平臺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引進培養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卓越青年科學家和杰出青年人才。
二是向新質生產力要高質量發展。做強數字經濟,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高級別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數字新產業;壯大高精尖產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今后,計劃每年拿出100億元財政資金注入政府產業投資基金。北京率先形成了服務業占GDP比重、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在80%以上的格局,其中金融是第一大支柱產業,將推進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深化改革。
三是向改革開放要高質量發展。發揮“兩區”建設政策疊加優勢,圍繞投資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數據交易等方面開展更大力度先行先試,推動放寬金融、電信、數字市場等準入,再落地一批重大標志性外資項目。打造營商環境“北京服務”品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夏林茂表示,我們將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進“新兩翼”建設,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發展和建設,深化“三校一院”辦學辦醫合作。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設步伐,繼續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實施軌道交通101線、22號線等重大項目。深化三地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加快“六鏈五群”產業布局,共同繪制氫能、機器人等6條產業鏈,打造生物醫藥、電力裝備等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唱好京津“雙城記”。加快公共服務共享,在就業、社保、稅務等領域推出更多“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
全國人大代表、朝陽區委書記文獻:
朝陽將開通區內第一條旅游巴士 串聯亮馬河、奧森公園等
全國人大代表、朝陽區委書記文獻將一本名為《亮馬河上》的圖書帶到現場。他說,亮馬河有六百年的歷史,水草肥美,風景如畫。現在外籍友人到北京、到朝陽,首選亮馬河畔的賓館、餐廳,很多企業也首選亮馬河畔的商務樓宇入駐。但在朝陽,不僅有亮馬河,還有國貿、華貿、頤堤港……
文獻透露,朝陽區將從三個方面提升消費新風尚,“除了當前正在推進建設的美食之城、茶香之城、咖啡之城、時尚之城,各種精彩紛呈的活動將貫穿全年,營造消費環境,提升消費熱度。”文獻稱,朝陽將開通區內第一條旅游巴士,將亮馬河、朝陽公園、溫榆河公園、奧森公園,以及藍色港灣商圈、亞奧商圈、北苑商圈串聯起來。
此外,朝陽區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提升大宗消費,“奔馳和寶馬公司合資成立的一家超級充電網絡的公司剛落戶在朝陽區。下一步,朝陽區會繼續積極地吸引新能源汽車的區域總部、結算中心、研發中心、體驗中心落戶朝陽,把新能源汽車培育成朝陽消費領域新的增長點。”文獻表示,朝陽區將不斷地增加消費與科技、消費與文化、消費與社群的連接,提升消費能級。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
國博將與京津冀三地博物館加強藏品交流、展覽合作
“全社會的文物意識、文博意識、文保意識越來越高,到博物館來參觀成為了新的社會時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說,我國文博事業發展的環境越來越好,考古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同時文旅融合讓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更加凸顯,讓文物“活”起來的方式更加多樣,文明交流互鑒更加精彩。
談及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王春法說,建設“博物館之城”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應有之意,“博物館在保留城市文化記憶方面承擔著獨特的使命和功能,包括對城市品位的塑造力、對城市發展的引領力、對市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力、對城市影響的輻射力以及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王春法表示,中國國家博物館將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平臺作用,與京津冀三地博物館加強藏品交流、展覽合作,為北京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博物館之城”,為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竇曉玉:
我國商業航天步入快車道 北京已聚集上百家商業航天企業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全國兩會上的熱詞。在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竇曉玉談到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解,“新,就是創新、創造。質,就是品質、質量。新質生產力就是用新技術來催生更高品質的新產品、新服務,是以顛覆性的技術和前沿技術來催生新模式、新動能,最終實現以科技的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乃至催生出新的產業。”
竇曉玉表示,我國航天主營產品是導彈、火箭、衛星、飛船、空間站,這些航天器的研制、生產、運營要持續地在AI、人工智能等等技術革命性方面實現新突破。同時,航天產業在科研生產、經營發展模式方面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資源要素的新配置。
竇曉玉介紹,近幾年,國家和地方都對商業航天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引導扶持政策。我國商業航天步入快車道,央企、國企、民營企業共同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特別是在航天產業資源豐富的北京,商業航天的生態正在加速形成,“當前,北京已聚集了上百家商業航天企業,落地的民營火箭整箭研制企業數量占到70%以上,已經形成了商業航天南箭北星的產業空間格局。”
聲 音
在服務京津冀發展過程中,人民大學將主要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加強人才培養,人民大學在人文、經濟、法律、政治等人文社科領域有著強大人才供給優勢;二是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決策咨詢,人大成立了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將為首都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從學校整體布局而言,要通過新校區建設使通州成為知識和文化的創新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尚立
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創新成果的主要產權保障形式,知識產權法治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在過去幾年深化知識產權制度改革,建立了高級別的司法機構和強化行政執法,顯著提升了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營造了鼓勵市場主體創新的良好營商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馬一德
首鋼園聚焦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賽道,已形成“1+3+X”高精尖產業格局。去年園區的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了104億元,與前年相比增長幅度達到了55%。未來,首鋼園將繼續舉辦高品質活動,打造首發、首秀、首展的核心地帶,力爭成為京西品質消費的新基地和標桿。
——全國人大代表,首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
小米集團作為科技企業,正處于從跟隨到領跑的轉型階段,決心走硬核科技道路,推進高端化、全球化戰略。今年是小米創業第14年,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的引領者。下一步,小米集團將深耕底層核心技術,發展小米汽車業務,推動高端化與全球化。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
(原文刊載于《新京報》2024年3月7日第A06版)